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0-16 08:33:28 阅读 4584

15古诗二首。

设计说明。本篇课文中的两首古诗分别向我们展现了夏天和春天的美景。学习古诗离不开想象,所以在本教学设计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

同时,借助多**展示优美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注重朗读、背诵,在有感情的诵读中积累古诗。另外,学习古诗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用多样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妙趣横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趣,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图。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荷塘景色吧!(课件出示西湖六月荷塘美丽景色的**)

2.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看到的美景吗?

3.多么美的景色!真是令人心驰神往。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这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二、理解题目,了解诗人。

1.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我们要正确断句。(课件出示断句的题目)教师范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学习生字“晓、慈”。

1)“晓”是“早上”的意思,与时间有关系,所以是日字旁。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晓”吗?(换一换:晚——晓,浇——晓)

2)“慈”也是本节课的生字。你能给“慈”组词吗?(慈祥、慈爱)你能用“慈祥”说一句话吗?

3.我们再来读一读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人物:林子方。事情:送。)

师:请你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4.简要介绍杨万里。

师: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

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5.过渡: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中,看看杨万里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听字音读得是否准确。(教师强调:“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4.指导读出节奏。

师:我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已划分节奏的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请学生自由地读一读。(2)指名读。

3)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5.出示本课生字:晓、慈、毕、竟、映。(1)带拼音拼读,去拼音读。

2)抽读词语卡片:知晓、慈爱、毕竟、倒映。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一)品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轻柔的**)师: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请你闭上眼睛去听,去想。2.教师范读第。

三、四句。3.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蓝天、碧叶、红日、荷花)

4.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莲叶。

师: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地读读这句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

1)预设:碧绿碧绿的莲叶。

你是从**读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抓住“无穷碧”来体会莲叶之绿。)②这翠色欲滴的荷叶真让人陶醉,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诗吧!(指名读)③教师引读:

站在西湖湖畔,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色,一碧千里,这真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

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这真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

2)预设:很多很多的莲叶。

你是从**感受到了荷叶很多很多呢?(接天)相机理解“接天”。(接天:与天相接。)

谁能通过朗读来展现莲叶挨挨挤挤的样子。③教师引读:

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真可谓——(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

满湖的莲叶,满眼的绿色,不留一点缝隙,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真不愧是——(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5.课件出示第四句: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

师:在这一片碧绿的荷叶之中,荷花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从**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抓住“别样红”来感受荷花的红。)预设:特别红、不一样红的荷花。

(1)理解“别样”。(别样:特别。

)(2)请你来读读这别样红的荷花吧。

3)(出示荷花别样红的**)师: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别的娇艳,你看,它红得像什么?

4)站在湖边,你似乎闻到了什么?(这别样红的荷花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多么美好的境界,你试着读一读吧!

5)你知道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吗?(引导学生关注“映日”。)

相机理解“映日”。(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展示阳光照在荷花上的景象。②学习生字“映”。

猜谜语识记:日头照在正**。(映)

加一加:日+央=映。

生活识记法:电影院里会出现“上映”这个词,从而记住“映”。③早晨的太阳是什么样的?在明媚的阳光下,荷花有什么样的特点?6.指导朗读两句诗。

1)课件出示西湖中荷叶、荷花的**,****。

师:看,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碧万顷,接天连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心中吗?

2)指名读,读出不同的韵味。(3)创设情境,教师引读。是啊,西湖的六月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荷叶是那么碧绿,荷花是那么娇艳,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那更是一番美丽的景象——(生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品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过渡: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生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课件出示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再读读这两句诗,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对西湖六月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哪个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毕竟)3.学习生字“毕、竟”。

1)加一加:音+儿=竟。换一换:章——竟。

2)字理识记:(出示“毕”的字理图)甲骨文的“毕”字像用来捕捉鸟兽的长柄网,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样子。你能给“毕”组词吗?

(毕业、完毕)4.西湖的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各有不同。(出示**)

5.西湖一年四季都美如画卷,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生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三)有感情诵读整首诗。1.指名读。

师:看着这样一幅图,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来尽情地赞颂一下这六月的西湖吧!谁来读读这首诗?

2.出示画面配乐齐读。师:多么美丽的画面,让我们配着**,边想象西湖六月的美景边吟诵这首诗吧。五、了解背景,体悟情感。

1.设疑:这是一首送别诗,在我们的印象中,送别应该是伤感的,为什么诗人却只写了无穷碧的荷叶和别样红的荷花来送别老朋友林子方呢?2.介绍资料。

师: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

3.了解了背景资料,你再来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象送别的画面,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预设:

祝愿你的事业像荷花一样红红火火。(师: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

你就像这初升的太阳,一定会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师: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

西湖的景色如此之美,希望你永远记住这美景,记住我这位好朋友。(师: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诗中有美丽的画卷,诗中有深厚的情感。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背诵下来吧。(生自由背,指名背。)

5.诗可以朗读,可以背诵,还可以演唱。让我们听一听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吧。(听一遍,学唱一遍。)

六、书写指导,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湖、莲、穷、荷。2.指名认读,并组词。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独立观察后,全班交流。4.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

湖: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每个部件要写得瘦一些,注意中间“古”所在的位置。

莲:上小下大,最后写“辶”。

穷:上边是穴字头,不要写成“宀”,最后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荷:

口写得小一些,注意最后一笔是竖钩。5.学生描红并临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7.布置作业:

1)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给家长听。(2)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配上一幅画。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春天美景的**)

2.过渡:春天到了,草长莺飞,唐朝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被这十分动人的春景深深地吸引,不禁吟出这首《绝句》。3.介绍诗人杜甫。

杜甫被称为“诗圣”。你了解诗人杜甫吗?把你知道的说一说。

4.有没有同学知道什么是“绝句”?

小结:绝句是我国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5.学习“绝”字,交流识字方法。加一加:纟+色=绝换一换:红——绝。

二、初读古诗,解决字词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3.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师:要想把古诗读得更正确、流利,我们要学会本课的生字。这些生字都藏在美丽的花朵里,让我们到美丽的花园去逛一逛,花园里的花可美了,我们欣赏一下吧!

1)出示花朵**,**中是本节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绝鹂鸣行含岭泊。

2)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生字读音。(“鹂”的读音为“lí”;行”是多音字,在本课读“hánɡ”;鸣、岭”是后鼻音;“泊”的读音为“bó”。

4.同桌互相读一读,看谁能把诗句读得正确。5.指名读,引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6.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师:我们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读出古诗的节奏。(1)课件出示带有节奏的古诗,学生自由练读。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指名读,师生进行评价。

三、感悟意境,品读古诗。

师:此时正值春天,阳光柔和,微风徐徐。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

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一)感悟意境(图一):两个黄鹂鸣翠柳。

1.课件出示黄鹂、白鹭的**,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颜色。相机学习生字“鹂”。(形声字记忆:左边表示生字的读音,右边表示字义,说明黄鹂是一种鸟。)2.感受“翠柳”之美。

师: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哪儿鸣叫呢?(柳树间)

3.这棵柳树具有什么特点?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一个“翠”字,写出了柳树叶子碧绿,生机盎然的样子。)4.**黄鹂的叫声,相机学习生字“鸣”。

1)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黄鹂的鸣叫声吧。闭上眼睛聆听,边听边想象,黄鹂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预设: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唱一首春天的歌曲吧。多么美丽的春天哪!快来欣赏春天的景色吧。(2)学习生字“鸣”。

师:中国的汉字多么有趣!“鸣”字可以想象成一只小鸟正在张口“鸣叫”。你能给“鸣”组词吗?(鸣叫、一鸣惊人)

5.指导朗读。

1)你能读出这两只可爱的小鸟快乐鸣叫的样子吗?(2)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一读这句诗。(二)感悟意境(图二):一行白鹭上青天。

1.读一读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行白鹭在天上自由地飞翔)

2.指导朗读。

1)想象诗中的画面再读一读,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其中的一只白鹭,一边做飞翔的动作一边来读诗句。

2)引读: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扇动着翅膀,缓缓飞上蓝天,正所谓——(生接)一行白鹭上青天。

三)感悟意境(图三):窗含西岭千秋雪。

1.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作者看到窗外有什么。(作者的窗口正对着岷山,看到了岷山那千年不化的积雪。)2.学习生字“含”“岭”。

含加一加:今+口=含。猜字谜:

今天口中有一物。(含)

3.理解“窗含”和“千秋雪”。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表示年代之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教师用白色粉笔在山岭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面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字,很生动、形象。(教师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圈起来。

)4.指导朗读。

新人教版 部编 二年级语文下册《文15古诗二首绝句》教案

二年级古诗 绝句 教学设计。教材说明 绝句 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其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2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

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15 《大禹治水》说课稿

大禹治水 说课稿。一 说教材。大禹治水 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纵观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歌颂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大禹治水 这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 了洪水的故事。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学实录

15大禹治水名师教学片段实录。透过数据,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重点 师 大家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生1 看到禹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我很受感动。生2 禹在外面治水用了十三年,他把时间都花在了治水上,非常伟大。师 十三年是多少天?算一算?生 是四千七百多天。师 补充资料 禹在外治水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