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今天我们学习《蜘蛛》一文,看看这种为大家所熟悉的小昆虫,在作者笔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同时试加以比较,看看本文在写法上和前面所学过的那些文章有何异同。
生活中我们没少见过蜘蛛,但是我们可能没有像作者那样认真地观察它,研究它吧。因此学习本文,不光要了解我们的老相识——蜘蛛的习性、特征、用途,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对待事物的方法、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研究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并且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把它介绍给别人,让别人和我们分享事物的快乐!
自读要求。.复习巩固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并进行比较阅读。
、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然后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理清课文结构,找出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和中心句,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以及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从而巩固所学到的有关知识。
、学习课文从多方面说明事物,学习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学会用o新”眼光去看“旧”事物,在‘“旧”事物中发现新迹象、新特点,从而追求新知识,获得新知识。
重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了解更多的事物,增长知识。
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事物。
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用准确的动词来描述动作,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学会比较阅读。
(《蜘蛛》是一篇科普小品,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昆虫知识说明文,它不同于第三册所学的有关动物的那几篇文章。那几不从文体来看是记叙文,尽管也涉及到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但主要还是抒发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本文和第二册的《鸯》同属说明文,都是要告诉读者某方面的知识;但因说明对象不同,所以说明角度、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也有所不同。
蜘蛛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可能许多人仅仅知道它会结网,但是由于蜘蛛形体丑陋,同的色彩也不鲜艳羡丽,关注的人不多。那么蜘蛛究竟有没有研究价住呢?由此引导学生向作者学习、要有一双善于洞察事物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且认真观察、研究身边的事物,这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发现一个个新奇的世界。
)方法。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略读课文,整体感知其大概内容。结合“自读提示”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做到不动唇、不出声,边读边在具体段落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读完后讨论:
课文先后介绍了有关蜘蛛的哪些知识?
蜘蛛是怎样捕捉飞虫的?
为什么蜘蛛能捕捉到飞虫?
蛛丝有哪些用途?
是否所有的蜘蛛都是靠结网捕虫的?
明确:①首先介绍了蜘蛛的生活习性,即结网捕虫的情况(第1~3段);接着介绍了蛛丝产生的生理特点(第4段);然后介绍了蛛丝的用途(第段);最后补充介绍不结网的蜘蛛(第7段)。②蜘蛛是靠结网来捕捉飞虫的。
③蜘蛛能捕捉到飞虫是由于“它的身体结构之巧妙”,即其生理特点决定的。它体内的各种腺放出的液体有不同的作用,有的遇空气凝结成丝可以结成网,能网住飞虫;有的虽不能凝结成丝,却有粘性,附着在丝上,能粘住撞在网上的飞虫。④小孩用来作捕虫网;西方人想用它来代替蚕丝织手套、袜子;把圆蛛丝装到天文望远镜上,可以比较星星的位置。
⑤不是所有的蜘蛛都做网,如狼蜘蛛、蝇虎、蝎子、八脚等都不做网,它们自然也不靠结网捕虫,而是用力去搏取。
细读课文,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把握课文内容并巩固文体知识。
1)讨论第1段的谜语能否删去,并简述理由。
明确:谜语不能删去。它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的生活特点——结网捕虫,又赞扬蜘蛛高明如诸葛亮;不仅说明了蜘蛛在网上的位置,描绘了蛛网的形状,而且“稳”“单捉”等词把蜘蛛捉飞将那种稳操胜券的心理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种饶有趣味的开头使文章一开始就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自然地总起全文,更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2)结合课后练习h,明确作者是怎样具体说明蜘蛛捉“飞将”的?找出关键词句。那些“飞将”都被蜘蛛捉住了吗?
明确:蜘蛛捉“飞将”有成功也有失败。蜘蛛捕捉飞虫“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
作者把蜘蛛成功捉‘飞将”的情形分作三类:一类是蜘蛛用擒拿法捕捉的蚊、纳等小飞虫;一类是用捆缚法捉拿“力气较大的飞虫”;一类是用游击战对付“带枪的”“飞将”。失败的则分为两类:
一类是“甲很厚,很重”,“力气很耐久”的“披甲的飞将”;一类是“最可怕的”爆赢,蜘蛛不仅捉不到它反而被它俘虏。(关键词句略)
3)把说明蜘蛛捉飞将和说明。
蜘蛛的生理特点以及蛛丝的用途的文字进行比较,找出它们语言上的不同点,结合课文谈谈理由。
明确:蜘蛛捉飞将的那两段文字语言很生动,后面的文字要平实得多。作者在说明蜘蛛捕捉飞虫时运用了生动的描写,他恰当地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形容词,并且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力求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富于变化,因而既使枯燥的昆虫知识显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又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从而具体地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
说明蜘蛛的生理特点及蛛丝的利用的两部分语言是平实的。如谈到蛛丝的利用时,作者将蚕丝和圆蛛丝作对比,如果是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就不能准确地显示二者孰粗孰细,而采用具体数字一比较,结论就让人确信无疑。从而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文章内容的科学性。
(说明的语言何时要生动,何时要平安,应该根据说明的内容来决定。不管使用何种语言都要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符合科学的客观实际。)
4)再迅速测览全文,找出课。
文的说明重点,并讨论为什么这样确定重点?
明确:课文的重点是说明蛛丝的利用。作者用较长的篇幅来说明蛛丝的实用价值,具体说明了人们对它的利用过程。
这是因为科普小品不仅要丰富读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造福人类。
5)试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
明确:课文按照由“表”(蜘蛛的生活习性)及“里”(蜘蛛吐丝的生理特点),由“此”(蜘蛛本身的形态性质,常见的结网蜘蛛)及“彼”(蛛丝的用途,较少见的不结网的蜘蛛)的逻辑顺序,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和人类对蛛丝的认识与利用。
6)讨论明确课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小结。通过讨论,结合“自读提示”,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收获。
解说: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说明文的基础,因此安排上述自读程序,展示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内容到形式的过程,也体现了整体与部分,面与点交替结合进行的过程,让学生在复习巩固旧知识中获得新知识,符合认知规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上述“明确”部分的文字仅供参考,学生回答问题只求言之有理、言之成理即可,不必强求一致。
)自读点拨。
.关于作者:周建人,鲁迅研究家,自然科学家。浙江绍兴人,鲁迅胞弟。科学著作《科学杂谈》等,与人合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本文紧紧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从多方面对蜘蛛加以说明,尽管涉及内容较多,但因作者采用逻辑顺序,以蛛丝为线索一线贯之,所以文章显得很紧凑。
这一点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把握。
重点是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为何能把人们常见的蜘蛛的有关知识说得这样清楚明白又饶有趣味?
这是因为作者首先善于对说明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从而占有写作材料。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选择恰当的角度,对蜘蛛结网捕虫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情况分别——一说明,对其他有丝而不结网的蜘蛛加以解说。并且还更深入地观察蛛体结构和织网技能,进而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说明其结网捕虫的内在原因在于其“身体结构之巧妙”。
说明人类对蛛丝的利用也是作者观察的结果。同时作者深知科普读物的读者一般是缺少专门知识的人,文章除了具备科学性外,还要力求写得生动、活泼、有趣,以达到吸引读者和易于接受的目的,因此注意了把记叙和描写作为手段,选用准确的动词、形容词及比喻、拟人等修辞进行生动说明,让读者获得形象具体的感受。为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作者又用生物学术语平实地说明蜘蛛的生理特点,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直接说明蛛丝的用途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4单元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议论的,有现代文,有文言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作者将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哀之情潜藏在了文章的深处。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七年级语文下册蜘蛛学案
蜘蛛 教学设计。巨鹿县育才学校张军芳。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2 了解蜘蛛的生态特征以及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3 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本文生动的说明特色。4 赏析本文生动行象的描写,准确凝练的表达。过程与方法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重音 停顿和语调表达自己对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复习题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考试时间 120分钟分值 120分 山东东营利津县盐窝中学高伟峰。一 积累与运用 23分 1.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行辈 h ng 不惮 d n 亢奋 k ng 参差不齐 c b.潺潺 ch n 凫水 f 旺相 xi ng 晦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