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统计》众数导学案

发布 2020-10-10 04:42:28 阅读 7007

开发区水坡小学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 《统计》

众数导学案。

水坡小学赵世强)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含义,2.学会分析和理解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统计是一门系统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在这五年的学习中,每学期都有统计方面统计方面的知识,可知在数学教学中建立统计的数学思想丰富和拓展数学思维,让学生体会从数据中找到问题。

4.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初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

5使学生体会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数学知识合理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众数的含义和它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领会统计是一门系统的知识,要学会运用不同的统计量来解决具体问题。

难点:通过学习的统计量知识,综合分析数据。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全班同学的右眼视力。

教师准备:系统复习以前学习的统计知识,重点把握平均数、中位数的含义好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二预习学案。

1.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

1)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平均数?

2)什么是中位数?怎样求一个数的中位数?

3)用什么数表示一个数的一般水平最合适?

2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通过上面对过去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的回顾。我们知道统计还有其他知识点来构成这个体系,本课时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个统计量——众数(板书课题:众数)

三导学案。1自主学习。

1)围绕“如何根据身高选拔参加集体舞比赛的队员”?“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参赛队员身高比较合适”?等问题进行思考。

2)观察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组数中,哪一个数出现的次数最多?出现了多少次?

队员身高均匀,舞姿整齐是不是最好看?

3)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告诉大家吗?

2 合作**。

1)大家如果有跳集体舞的经历,那么就会知道,参加集体舞表演的队员身高越相近,表演效果就越好,舞姿也才能较好的统一。

2)要从五(2)班里挑出10名学生参加集体舞比赛,由于是挑选,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选择?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交流。先找出15名学生的合适身高数据1.41m 1.

41m 1.41m 1.44m 1.

45m 1.47m 1.48m 1.

49m 1.51m 1.51m 1.

51m 1.51m 1.52m 1.

54m 1.54m

4)让学生交流讨论结果,归纳总结。

第一种策略,以平均数作为统计量来尝试,通过小组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48m,身高接近1.48m为统计量进行选择,发现选人的身高最矮的同身高最高的相差0.08m。

第二种策略,以中位数作为统计量来尝试,通过小组合作**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9m,身高接近1.49m为统计量进行选择,发现身高接近1.

49m的学生被选择的可能性的数量会出现不足,或过多的现象,发现选人的身高最矮的同身高最高的相差0.1m。

第三种策略,观察到在这组书里1.51m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以1.51m为统计量进行选择,选出来的学生数目能够达到要求,发现选人的身高最矮的同身高最高的相差0.07m。

3精讲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内容并重点板书。

1)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不符合择优选择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里用平均数作为统计量不能反映集中的趋势。

2)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也不符合优选择的实际情况。

3)众数是一组数据**现次数最多的数,它是一组数据中实际存在的数字。众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对数据进行择优选择时,用众数作为统计量比较合适。

四课堂检测。

1)平均数的含义是什么?

2)中位数的含义是什么?

3)众数的含义是什么?

(4)数据分析。

五年级一班全体学生的身高情况如下:(单位m)

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 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学生的身高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五课后作业。

1 五年级一班19名男生一分钟内的仰卧起坐成绩如下:(单位:个)

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如果成绩在25——36为良好,有多少人成绩在良好以上?

2 五年级一班全体学生的右眼视力情况如下: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众数是多少?

3)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学生视力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

六板书设计

众数。整理复习统计相关知识。

分析例题,用尝试的策略解答。

平均数的策略——反映总体水平。

中位数的策略——反映中等水平。

用众数的策略——反映集中的趋势。

众数的含义:一组数据**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众数最早在统计学中的意义:众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七教学反思。

开发区水坡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 《统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

水坡小学赵世强)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 学习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好推测。

4.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5引导学生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观察对比、分析交流、操作实践等**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6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

难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学生准备:有纵轴和横轴的方格图每人两张。

教师准备: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预习学案。

1.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

1)什么叫折线统计图?

2)什么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3)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注意什么问题?

2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之后,我们可以很明晰地分析一组数据的变化,并可以通过折线的发展趋向,来分析数据在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可以对未来进行一定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这就是它的局限性,那么如果要比较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时,我们要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三导学案。1自主学习。

1)观察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2)观察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要发现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变化情况,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最合适?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3)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告诉大家吗?

2 合作**。

1)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运动,世界上最知名的运动会就是奥运会,亚洲最知名的运动会就是亚运会,通过运动会上获得奖牌的数量,来检测一个国家的竞技运动水平,可以通过获奖情况的统计和比较来发现。

2)小组合作分析演示例题。

例题中9——14届中韩两国获金牌的情况统计表,是一个复式统计表,把两组数据放在一个表分析,我们可以比较两国在同一届亚运会中,获得奖牌的数量上的差别,但不能反映变化。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把中韩两国获得金牌情况制成统计图,对照教材上面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用同学们手中的画图仪器,把这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画出来。

4)结合例题尝试合并的设想。

在已经画出的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之上,尝试把这两个图合并起来,通过观察,同学们会发现,在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上,它们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单位都是相同的,可以合并。

5)合并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参照课本上的图,画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

6)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例2中的问题。

中国和韩国分别在哪一届亚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

那一届亚运会上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

分析两国金牌数量的发展趋势。

3精讲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内容并重点板书。

中国和韩国分别在哪一届亚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量最多?

观察中韩两国各自的折线,分别在折线上的最高点代表的那一届就是两国分别获得金牌最多的一届:中国,第11届,一共获得183枚;韩国,第14届,一共获得金牌96枚。

那一届亚运会上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

在两条折线最接近的那一届就是两国获金牌相差最少的一届:第10届亚运会,中国得金牌94枚,韩国得金牌93枚,相差1枚。

1)中国韩国第9届到第10届获得的金牌都有所增加,韩国增加的幅度更大。

2)从第10届到第11届,中国获金牌数量急剧增加,韩国则是在下降。

3)从第11届到第12届,中国获金牌数首次呈下降趋势,第12届到第13届,中国还是缓慢下降,此后缓慢上升,但始终没有再次达到过最高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认识众数

式教学设计模式。课题课时。认识众数1班级。五1 编写者。陈秀英。一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第122 123页例1及 做一做 练习二十四。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据的分析和...

众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学习好资料欢迎 众数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统计 的第一课时 众数。众数与平均数 中位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众数着眼于对各种数据出现的次数的考察,其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平均数,五年级上册学习了中位数,这一课继续研究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

众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众数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统计 的第一课时 众数。众数与平均数 中位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众数着眼于对各种数据出现的次数的考察,其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平均数,五年级上册学习了中位数,这一课继续研究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所以,它既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