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重点。
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难点。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字词教学。
本课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7个生字出现在第自然段中。因此,可以集中指导生字认读及书写。本课生字的学习,可以跟词语教学或句子教学相结合。
比如,可以通过“闷雷滚动”来认识“滚”这个字,并通过介绍这个字的结构及读音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同时,还要进行书写的指导,如:“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
2.阅读理解。
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词较少,生僻的句子较少,因此不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些词语、句子,让学生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展现文字所描述的景象。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同时也品味了文字的魅力。
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大自然的魅力。3.表达运用。
第1页共8页。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告诉他们规范表达的重要性,理解课文时,请学生们发表看到钱塘江大潮时的感想。
1.预习提纲。
1)搜集**资料及**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字要求会读写并组词。通过查工具书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熟读课文,通过找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2.多**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按时间顺序写作的好处。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
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这些**,我感到非常震撼。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
第2页共8页。
生2:钱塘江大潮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感到激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我更热爱祖国的河山了。
3.同学们,我们从**和资料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好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抓住这一特点,以生动的**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
1.生字学习。
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课件出示:
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
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注意:“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的生字,同步指导。2.词语学习。
1)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读一读。课件出示:
奇观农历据说宽阔人山人海滚动顿时逐渐犹如齐头并进山崩地裂霎时余波依旧。
2)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在理解“山崩地裂”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上文提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想象画面,钱塘江大潮如同万马奔腾而来,其声势之浩大,有如天地崩裂一般,令人神往而敬畏。
4)通读课文,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钱塘江大潮?
第3页共8页。
预设: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等。(板书:气势磅礴)设计意图: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字的结构、写法等来加强他们对字的记忆。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引导学生用成语来描述大潮给人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从读中弄懂文意,从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吧。
2.说说你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了观潮的最佳日期。生2:我知道了观潮的最佳地点是盐官镇。3.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课件出示:
在读中思考:作者在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学生读课文,找关键词,并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通过下列词语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好久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能锻炼学生提炼重点的能力。这种训练是一种综合训练。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的写作顺序,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第2课时。课时目标。
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2.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体现大潮的特点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一、复习回顾,引导**主题。
第4页共8页。
1.复习生字词,听写。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查听写情况。课件出示:
奇观农历据说宽阔人山人海滚动顿时逐渐犹如齐头并进山崩地裂霎时余波依旧。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述这一“天下奇观”的?(板书:时间顺序)设计意图:
设置这个环节,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精读课文,品读重点句子,感受澎湃之美。
1.上节课,我们通过**了解了钱塘江大潮。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文字描述来了解这一“天下奇观”。请同学们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从第1自然段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各抒己见。
预设1:从“自古以来”这个词语中,我知道了钱塘江大潮存在了许多年。预设2:从“天下奇观”一词可以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特的、世间少见的景观。
师总结:第1自然段,一句话就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自古以来”,从时间上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由来已久;“天下奇观”则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世间少有。(板书:天下奇观)
2.赏析第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景象。(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
2)学生自读这段文字,交流: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最佳地点在**?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课件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1.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2.观潮的最佳地点在**?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3)学生自读,思考问题。
4)教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及时进行补充。
师总结:这段文字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具体交代了观潮的最佳时间——八月十八,最佳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运用成语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若隐若现、人山人海。
第5页共8页。
3.赏析第3~4自然段。
1)放录音,听范读第3~4自然段。(2)品析第3~4自然段的朗读方法。
师总结:读第3自然段时,语速要略慢一些,声音要稍微平静一些,要把“平静”体现出来。读第4自然段时,语速要快,声音要高亢,要体现出紧张的气氛。
3)学生自读第3~4自然段,指名读,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默读并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情景?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补充、纠正。课件出示:
第3自然段。
潮的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直接描写)人的活动:
“人声鼎沸”“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人群又沸腾起来”。(间接描写)潮的样子:“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直接描写)(5)细读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潮的。学生读第4自然段,找重点语句,并在全班交流。课件出示:
第4自然段。
潮由远及近的变化:“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潮水的气势:“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大潮**,半分钟即可)
潮水的声音:“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总结:作者详细描写了大潮的变化:从远处的白线到近处的白浪再到近前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声音:
“山崩地裂”。这样的直接描写让我们对大潮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大潮的恢宏气势感受得更加深刻。
6)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读了这两段文字,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学生读第3~4自然段,想象画面,并描述头脑中想象的画面。
预设:读了文字,我能想象出大潮由远而近,逼近人们。一开始,大潮只是像一条白线,然后逐渐拉长、变粗,到后来白浪翻滚,浩浩荡荡,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第6页共8页。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潮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试着找出重点词语并进行分析。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
预设:“霎时”表明时间很短,点明潮涌速度之快。“奔腾西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体现出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依旧”写出了“潮前静→潮来动→潮过静”的变化。这段文字更加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丽,表达出作者对这一奇观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边读边想。在读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在读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对景物描写方法有了怎样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在描写景物时,我们可以使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我们可以运用直接描写来体现景物特点,用间接描写来进行烘托。这样双管齐下,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2.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学生找关键词,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
预设:运用时间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从“早上”“午后”“过了好久”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设计意图:
让学生们了解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描写景物的顺序,能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词。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篇。(课件出示陈师道的《十七日观潮》)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3~4自然段。
2.积累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或名句。
第7页共8页。
观潮》这篇文章通过详细描写钱塘江大潮的盛况,体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展示他们搜集到的钱塘江大潮的**。色彩鲜明的**,加上学生们充满激情的描述,整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为随后进行的课文理解做了有效的铺垫。二、识记生字。
识记生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非常重视学生们自主识字的能力。本课有15个生字,个别生字较为简单,只需稍微指导。对于易混、易错的生字,从字形、读音、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
三、边读边想。
本文是一篇描写场景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阅读,从阅读中感受场面的宏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同时通过阅读指导,让琅琅的读书声回响在整个课堂。
同时,还引导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顺序。通过找关键词来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这节课,主要在于读,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使学生感受不一样的美,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8页共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赛课教学设计
观潮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观潮 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作者周密将全文的着眼点放在 潮 上,立足点放在 观 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文章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赛课教学设计
一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突出重点的方法 1 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懂得作者是按照 极远 渐近 再近 更近 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2 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懂得作者是从声音 形状 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优质课教案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8个字。参照 我的词语库 自主积累词语。2.有感情地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 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感悟百合花对生命的思考,明白自己的命运应该由自己创造的道理。教学难点 着重读好百合花说的话,体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