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案 第4单元 3 积的变化规律

发布 2020-10-01 02:07:28 阅读 9553

3 积的变化规律。

一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材第51页)

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重难点:掌握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课件。师:前面我们认识了亿的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看你能很快地记住哪个数?123412341234 950382573014

学生记数。师: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记住了第一个数?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积的变化规律。看到题目想知道什么?

生1:有什么规律?

生2:学积的变化干什么?

生3:积的变化规律和什么有关系?

生4:怎么就知道这个规律了?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过自己研究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小明的妈妈来到副食柜前,她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妈妈提出问题想考考小明。

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 包,一共多少元?

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 包,一共多少元?

大米每包 6 元,如果买 200 包,一共多少元?

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师:非常好!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能根据这组算式的特点再往下写2个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写出。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写得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写的?

学生说出自己写的第一组算式:6×2000=12000,6×20000=120000。

师:你们也是这么写的吗?你们写得这么正确,你一定发现了这组算式的规律,谁再来说一说这组算式的特点?

生: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逐渐扩大的倍数相同,都是逐渐扩大10倍,积也随着扩大10倍。

师:刚刚在这组算式里同学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如果让你再往下写,你还能再写出来吗?

猜一猜,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验证一下。

学生写出后汇报交流。

师: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吗?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如果问题是这样的(课件出示下面问题),你还会算吗?

大袋面粉每袋 20 元, 4 袋一共多少元?

中袋面粉每袋10 元, 4 袋一共多少元?

小袋面粉每袋5元, 4 袋一共多少元?

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师:同学们都这么爱动脑思考,你一定也发现了第二组算式的特点?谁来说一说?

生:我们已经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也除以2。

师:你能不能大胆地猜想一下,这里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规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师: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 ? 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匆忙下结论,要再举一些例子,看看会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在举例时,对于所用的数据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所选数据要方便扩大与缩小。

展示交流: 请两组同学分别介绍自己的操作情况,说说因数和相应的积各有怎样的变化。

师:发现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确实存在着刚才同学们讲到的规律,谁能把这个规律完整地表述出来呢?

同桌互说规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以两组算式为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同时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探索出规律解决问题的?

生:结合具体情况举例验证,得出的结论。

师:这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法。其实关于积的变化还有其他规律?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a类。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考查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能力要求: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b类。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考查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能力要求: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

b类。256平方厘米 16厘米。

教材习题。教材第51页“做一做”

2. 24÷8=3 200×3=600(平方米)或200÷8×24=600(平方米)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必须除以相同的数,才能使积不变。

1.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从而掌握规律、应用规律。

2.我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发现规律,让他们把发现的规律说给同学听,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规律。这样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中,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即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了两数相乘时,积会随着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试论如何做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管理,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两点:

第一,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 5页例1 例2。教学目标。1 认识计数单位 万 十万 百万 千万 亿 掌握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2 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重点难点。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会按数级读数。难点 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学案 第4单元 3 积的变化规律

2.几 3.几 4.84 840 8400 5.积 6.略。1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兴趣在 注意力就在那里,成就也在那里。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培养数学兴趣,让数学和生活挂钩,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对于孩子来说,喜欢观察是天性,家长可以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用生活的乐趣引导孩子数学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1.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会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注意设置一些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 分析,联系事件的可能性大小,进而从游戏中感受可能性。2.在学生通过摸球实验体验可能性大小后,教师还应组织活动,引导学生比较 可能性大 与 一定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