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说课

发布 2020-09-30 21:08:28 阅读 901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4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第2课时: 例2——烙饼问题。下面我拟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等方面说说本课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地位作用与学情:《沏茶问题》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104例1的内容。教材利用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沏茶”简单事例素材,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讨论**“沏茶工序安排”与“省时”关系,渗透数学统筹法思想,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感悟优化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增强提高优化解决问题意识与能力。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多数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沏茶生活常识和快速有效做事的生活经验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启发引导和操作**,还是能够找到优化方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理解思考分析,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发展增强“四能”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整合定位(确立)如下: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基础的理解分析,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优化统筹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定位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增强合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课件、例题图形卡片、练习纸

二.教学方法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与帮助者。

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依据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知识经验基础学情,本课我拟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是:在教法上,努力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拟借助多**课件、学具等辅助手段,联系学生熟悉生活,选择情景教学、直观演示、谈话启发、质疑,任务驱动、引导观察阅读、思考,合作(实践操作)、讨论交流、对比分析,发现归纳,力求把握重难点;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观察阅读、发现获取信息、明确提出问题,自主合作实践操作、对比思考、讨论交流,分析归纳,)经历过程、解决问题,增强提高能力,达成目标。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情,围绕目标要求,拟从以下___几个环节组织开展本课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通过“小红早上起床后,洗脸要1分钟、热牛奶要2分钟,吃蛋糕喝牛奶要3分钟,清理书包要2分钟”,他应当怎么做才能避免上学迟到?引导学生思考和初步感悟生活中要优化合理安排时间,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其次,通过课件出示教材例1主题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理解题意,发现思考问题:

小明应当怎样做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揭示板书课题:“数学广角——优化:

沏茶问题”

二)模拟实践,**新知。

活动一: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通过课件出示烧水沏茶所需做的事情和时间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明确沏茶需做的“烧水、洗水壶、洗茶杯、接水、找茶叶、沏茶”这些事情,思考讨论交流沏茶所做相关事情的先后顺序,并请学生说说沏茶需做的事情的大致过程顺序,教师板书: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活动二:模拟操作,合作**。

首先,学生了解沏茶的大致过程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排(组)合作交流沏茶需做的相关事情中,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项可以可以同时进行?

其次,让学生同排(组)通过画图或运用学具模拟操作,合作**设计沏茶需做事的顺序方案,并计算设计方案相应所用的时间。实践操作前,实践操作前,提示学生:模拟操作设计工序方案中,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用文字加箭头等方式表示沏茶方案的过程。

学生合作**中,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三:展示汇报,分享交流。

请组代表展示汇报分组设计图示沏茶方案,说清顺序和时间,并将图示方案贴于黑板上。

活动四:比较归纳,优化方案。

学生分组合作实践操作,可能有以下方案:

洗茶杯2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共14分。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同时找茶叶8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共13分钟;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同时洗茶杯找茶叶8分钟→→沏茶1分钟,共11分钟;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同时洗茶杯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共12分钟;

首先,教师结合学生分享展示的不同沏茶方案,提问促思“你认为哪种方案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进而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分组设计的不同沏茶方案及时间,思考做哪件事情的时候是空闲的?在空闲时间里可以同时做哪些事项(情)?

理解烧水环节的时间是8分钟,而洗茶杯、找茶叶总共用时不过3分钟,大可利用烧水等水开的空闲时间里做,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完成整件事情用时越少。从而可发现归纳优选最佳合理方案。教师完善板书最佳合理沏茶顺序、时间方案图示。

其次,小结: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不仅要考虑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而且要把能同时进行的事情,安排同时进行,这样就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八1《沏茶问题》课时测评

1 甲 乙 丙三人分别拿着2个 3个 1个热水瓶 热水瓶同样大 同时到热水 点打热水。能打热水的水龙头只有一个,要使他们等待的时间总和最少,打热水的顺序应该怎样安排?2 妈妈做完这顿早饭至少要用多少分钟?淘米 2分钟拌小菜 5分钟。熬粥 20分钟盛粥 1分钟。煎鸡蛋 5分钟。3 宾馆服务员 后有下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怎样合理安排各种事情的顺序,让客人在最短的时间喝上茶。教课时教师要向学生渗透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统筹法,即在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合理 最省事 最节约的方案。本单元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沏茶问题》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怎样合理安排各种事情的顺序,让客人在最短的时间喝上茶。教课时教师要向学生渗透一个严重的数学思想方法 统筹法,即在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合理 最省事 最节约的方案。本单元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