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出塞1教案长春版

发布 2020-09-30 18:37:28 阅读 9401

出塞。教材分析。出塞》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作者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

后人曾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评价甚高。这首诗的主旨看上去是一首歌颂守边将士、怀念守边名将的诗,但是构思巧妙,把意境引向了深远。诗人从千年以前的秦汉、万里之外的关山写起,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

明月依旧,关山仍在,连年战争不断,将士们为国捐躯,百姓们流离失所。自古以来,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诗人希冀着边境能出现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飞将军”,阻挡住敌骑的入侵。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忧患,对英雄的怀念和歌颂,更写出了战胜敌人、保卫祖国的坚强信念和祈求和平安宁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2.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掌握感悟古诗的方法。

3.会写1个字。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诗人王昌龄的资料。

2.收集和阅读其他的边塞诗。

二)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并且通过课后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感悟古诗的几种方法,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具体建议如下:

1.朗读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体验诗的语感和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做到熟读成诵。

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指导其读出节奏和韵味。

2.理解感悟古诗。

古诗教学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去体会诗的意境。可安排下列内容:

1)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诗意。

结合注释、查字典或利用其他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其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是专指秦汉时期的明月和山关,而是用来说明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争一直在无休止地发生。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可见战争是无情的,带给人们无尽的苦难。

“但”是“只要”的意思。“飞将”指。

汉代名将李广,由于他英勇善战,威震龙城,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这里。

是化用典故,指扬威北方边关的名将。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心中的感慨和希望:

如果有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飞将军驻守边关,绝对不会让敌骑越过阴山。

2)体会意境。

在学生理解了诗意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深远意境。“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但在这两个词之前加了“秦”和“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

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3.阅读教学。

1)整体感知诗的内容。结合书后注释,熟读课文后,小组同学讨论感知大意。

2)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理解诗的意思;根据诗句,理解诗的意境,并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查找王昌龄其他的边塞诗,讨论研究他的诗作风格和爱国情怀。

4.活动提示。

1)“把古诗改编成小故事”。这道题是要学生在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把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看画面写诗句,再讲一讲这几幅画”。这道题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根据自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写上相关的诗句;二是讲一讲这几幅画。

这道题是想通过一条从诗到画再从画到文的训练途径培养学生阅读、联想、表达的综合能力。教学时,教师可用书上的原题引发话题,也可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其他形式组织教学。

3)“古诗的感悟”。这一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向学生提供几种感悟古诗的途径与方法:①上网查找资料;②反复诵读进行感悟;③利用插图进行感悟;④利用课文中的注释进行感悟;⑤查阅辞典。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如果飞将军李广今天依然在世,就绝不会让胡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汉朝的将士们把胜利的旗帜插满了阴山,将士们决心保卫边关,全歼敌人,连敌。

人的一匹马都不让活着回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士们在大漠黄沙中身经百战,盔甲都已经磨穿了。可是他们报国的斗志依然不减,发誓不攻破楼兰,不歼灭敌人决不回还。

4)“积累”。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更多的边塞诗。选入的是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

这是一首充满战斗生活气息的诗,描写了守边的将士黑夜追击敌军的情景:侵犯边疆的敌军趁着黑夜没有月光,偷偷逃跑,惊飞起大雁,将军一声令下,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骑上战马,刀出鞘,箭上弦,此时此刻,大雪弥漫,刹那间飞雪将弓箭和大刀全都覆盖上了。

课文中的注释很多,学生可能还不习惯阅读注释,要教给学生充分利用注释,用“代入法”学习古诗,让学生结合书后的注释、利用工具书去自学古代诗词。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教学中,学生对于后两句诗的历史性意义理解上会有些困难。为什么如果李广将军健在,绝不会让匈奴兵马越过阴山呢?这就要求教师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加以介绍、讲解,来体会诗人借古讽今的写法以及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情怀。

相关资料。王昌龄(约698—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中进士后授汜水尉,后中博学宏词科,官校书郎,出为江宁令,晚年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他的诗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成就最高,当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享有盛誉,现存诗一百八十首。

龙城:为匈奴祭天之处,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或解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列传》说: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后一解释较合理。

长春版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

6 2出塞。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背诵并默写古诗。2 朗读古诗,体会诗的韵律美。3 了解边塞诗的风格,体会全诗慷慨激昂,豪迈悲壮的感情,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 难点 感悟 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情怀。教学准备 课件 背景 基础知识 1 多音字 塞 s i 塞外 s 堵塞...

四年级语文上册苦糖1教案长春版

苦糖。教学目标 1.学习6个一类生字,12个二类生字。2.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细腻的心里活动的描写。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当时条件下,生活的艰难,同时明白,生活总是在变化,今天的生活更值得珍惜。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教学重点难点 ...

四年级语文上册4 1甘罗教案长春版

甘罗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词语 挑唆 施礼 的意思。2.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幽默感,感受语言表达中幽默的魅力。3.通过学习课文启发学生思考幽默在生活中的妙处。教学重点 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语言的艺术魅力。2 初步了解幽默的构成方式。教学准备 1.道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