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发布 2020-09-27 10:23:28 阅读 9882

大家有没有开始学习了呢?如果还没有,不能再偷懒,现在就要抓紧时间开始了哦!下面为大家分享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乘法》

1、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例1: 234×15= 例2:

350×24=

2、估算。先把两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再求出两个近似数的积,这个积就是要估算的积。 例3: 297×34=

3、乘法结合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字母(公式)表示:

a×b×c = a×(b×c) 例4: 11×25×4 =11×(25×4) =11× 100 =1100

4、乘法交换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在两个数的乘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计算的顺序,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表示: a×b = b×a

例5: 125×15×8 =125×8×15 =1000× 15 =15000

5、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

用字母(公式)表示: (a+b)× c=a×c+b×c 或: a×(b-c)=a×b-a×c

例6: 67×15+33×15 例7: 115×34-15×34

6、灵活运用这三种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乘法计算变得简便。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以上是为大家准备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快快拿起你漂亮的笔记本和笔开始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吧!下面为大家分享。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 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2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写竖式时把...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内容 整百数 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积的变化规律。一 整百数 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例题 400 20 意义。乘法是特殊的加法,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 详见二年级上学期1单元 乘法的初步认识 400 20可以看作400个2...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

本单元内容 整百数 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积的变化规律。一 整百数 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例题 400 20210 30 意义。乘法是特殊的加法,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00 20可以看作400个20相加。10 30可以看作210个30相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