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5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认识底和高,感受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学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
3、通过动手实验和找更多的例子,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认识底和高)。
难点:感受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红领巾、三角板、小红旗、房架等等。)
揭题: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互动。
1、利用一些现成的工具,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
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哪些图形不是三角形?
3、画出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学生结合图形回答。
4、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10cm、6cm、5cm、4cm的小棒,是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先围一围,再在小组里交流。
比较三根小棒的长度,讨论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
发现:当其中两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就能围成三角形,否则就不可能围成三角形。
5、组织学生测量例题中人字梁的高度。
应该测量哪条线段的长度呢?说明三角形的底和高。
6、“试一试”
学生独立测量。
交流:量的是每个三角形的哪两条边?结果分别是几厘米?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学生以点子图中的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来画三角形。并要求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根据每组线段的长度关系进行独立的思考。
交流,说明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能应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说明理由,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画高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三角形的底,过顶点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高,在适当的位置标上直角符号。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剪法。
3cm、5cm、6cm 4cm、5cm、5cm
四、布置作业。
24页题。25页1题。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9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学会按照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2、在操作、实验等探索活动中发现有关规律,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能够说出三角形有那些基本的特征?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找到三角形?
揭题:今天我们要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互动。
1、出示各种三角形。
1) 用三角形的直角比一比,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分别是什么角?(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内角)并把它们记录在相应的**里面。
2) 想一想,如果让你自己来给这些三角形分类,你准备分成几类?你的依据是什么?
3) 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4) 教师及时给出科学的分类方法,揭示各类三角形的含义。
5) 根据三角形的分类,试着在集合图里表示分类的结果。出示教材的集合图。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强调要学生“任意画”,再用三角形的直角比一比,判断自己画出的是什么三角形。
2、“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用三角尺比,自己判断后再连一连。
四、尝试活动。
1、“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再钉子板上围出各种三角形,并结合说说各自的特征。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动手折一折,在交流自己的折法。
3、“想想做做”第5题。
先思考一下应该怎么剪,在书上画一画,再在自己的平行四边形上剪一剪,验证自己的方法。
4、“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引导学生发现画出的线段就是原来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上的高。
5、“想想做做”第7题。
引导学生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并且能够发现:从直角顶点向对边画线段,可以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而其他两个顶点只能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通过量、剪、拼、摆等操作,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渗透转化迁移思想,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注意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出示三角形)这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三角形,请问它有几个内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活动尝试,师生**。
1、我们曾经测量过每块三角尺的3个内角,它们各是多少度,你还记得吗?指名学生指着三角尺的内角说一说。
2、我们算一算每块三角尺的3个内角的和分别是多少度。你有什么发现?(两块三角尺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3、大胆猜测一下,是不是其他任意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也都是180度呢?
4、自己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分别量出3个内角的度数,并算出3个内角的和。(操作验证)
5、同桌交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6、在同学们测量内角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误差,这很正常!为此我们还有一种办法来验证我们先前的猜想。指导学生用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再做一次。
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刚好拼成一个平角。也就是说,三角性的内角和是180度。
三、巩固应用。
1、“试一试”
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又已知其中的两个内角,要求算一算第三个角的度数。
再量一量∠3的度数,与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
2、“想想做做”第1题。
算一算每个三角形的第3个内角,再量一量。
3、“想想做做”第2题。
1)先让学生指一指拼成的三角形的3个内角分别是哪3个角。
2)这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3)师总结: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3、“想想做做”第3题。
可以按照图示的顺序一边操作一边求出相应图形的内角和。
5、“想想做做”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计算。
交流算法。求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的度数,用90度减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比较简便。
6、“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反过来推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直角,结果会怎样?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钝角呢?
7、教学思考题。
先让学生计算填表,再根据结果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初步体会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
四、总结质疑。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通过撕和拼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成我们熟悉的角,这种转化方法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应用。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题。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2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会画三角形的高;并且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让学生通过操作,感受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结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你能来说说你收获到了哪些知识吗?
对,我们将三角形按照“角”的特点分成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知道了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些都是研究的三角形“角”的特点。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三角形的三条边。
二、师生**。
1、让学生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几个三角形(①、量一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2、指名交流。
揭示:像这样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这两条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简要板书)
3、按照书上的方法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成等腰三角形。
讨论:为什么按教材上的方法剪出来的是等腰三角形?(用轴对称的知识加以解释)
4、从折、剪的过程中,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提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吗?)
5、量一量,④号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指导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剪出一个等边三角形。把剪下来的等边三角形照p.36图折一折,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的3个角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题。
都是让学生先判断,并且说说判断的理由。必要时,可以进行一些测量加以验证。
2、“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再依次说说这三个图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
它们都是等腰三角形,同时又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画图,交流自己的经验。
4、你知道吗?
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再模仿着画一画。
也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来画一画。
四、总结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题。
练习三。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34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时的交流,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对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认识。
2、巩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三角形三边长度关系知识的应用。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谈话: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你掌握了多少呢?今天,我们要就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做一些练习,希望大家在练习中能有新的收获。
二、组织练习。
1、第1题。
先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再画出相应底边上的高。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稿。主讲人 李秀红参与人 张芬芬 蓝桂君。时间 2011年3月22日地点 六 4 班教室。一 教学内容。1 知识联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 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2 地位 作用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标和教材。八仙筒镇第一小学蔡艳丽。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幻灯片 我将从课标要求 内容结构和编写特点 编排体例 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六个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 第一方面 课标要求 幻灯片 1.内容标准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经历自主探索,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案例分析。全椒县西王小学 邹华道。教学背景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逐步形成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