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第一朵杏花苏教版

发布 2020-09-21 07:24:28 阅读 9977

第一朵杏花。

教材解读: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是通过写竺可桢两次询问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事情来反映竺可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的,文中大量的内容是写竺可桢和孩子的对话,是一篇训练学生通过朗读人物语言来感悟人物形象的好教材。因此,本课教学的设计,我将以读为主线展开,引领学生在品读人物语言,品读作者语言的过程中达成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积累精彩语言、获得思想启迪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教学内容的梳理: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由生字构成的相关词语。

2、能让学生在感悟文字的同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的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5、学习人物对话,抓住一组有提示语,一组没有提示语的特点,展开比较教学。

6、补充阅读《竺可桢的自然日记》一书,进一步感受竺爷爷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感悟文字、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 品读文章中的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相关字词句段的课件。(2)为学生誊印《语文教学参考书》中《第一朵杏花》一文后面附的补充阅读《勤奋的竺可桢》。

2.学生准备:(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2)阅读教师发下的《勤奋的竺可桢》,大致了解竺可桢的其人其事。(3)准备《竺可桢的自然日记》一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内外链接,引发期待。

1.课前已经读过了《勤奋的竺可桢》,请学生再次自由读该文,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说一句话。(课件出示:竺可桢是个的人,他。

2.导入:课文《第一朵杏花》也是写竺可桢的,那么课文中的竺可桢爷爷是个怎样的人呢?写的又是他的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竺爷爷是陌生的,如何向孩子介绍其人其事,靠老师的介绍是一种方法,直接、简单、省时,但印象模糊,索然无味。设计让学生用阅读文本的方法来体悟其人其事,虽然花时长一些,但体验深刻,而且,紧扣语文课堂“阅读”这个中心,体现出浓烈的语文特色,同时引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表中的生字,指名领读,提醒翘舌音“株”“皱”“掌”;多音字“曾”。

2)重点分析识记字形:“泛”右边是4笔,不要写成3笔;“仰”不要多写一撇;“掌”字上面部分不要和“学”字混淆;“皱”左右宽窄基本相同。

3)课件出示词语,指名朗读,相机理解:用换词法理解“顷刻间”“绽开”“精确”等;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习惯”“规律”等;用抓住重点字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明媚”等。

课件词语:明媚程度郑重掌握习惯。

兴冲冲绽开估计大概规律精确顷刻间。

3.检查课文阅读的情况。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难读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竺爷爷的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交流,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要求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竺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回答不上来。

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第二年春天,竺爷爷从孩子那里知道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高兴地记录下来。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细致的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中年段语文教学的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第。

一、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三、文本比较,理清文体。

1.阅读《勤奋的竺可桢》,体会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2.引导**:对照这两篇同样写竺爷爷的文章,你觉得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下发的文章抓住竺爷爷一生中每个年龄段中的突出表现来体现他是个聪明勤奋、认真刻苦的人,每一件事都是简单的叙述。

而课文抓住竺爷爷询问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件小事来表现他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并且通过写竺爷爷经常说的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精确、认真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个道理。事情写得有声有色,非常详细。)

3.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课文,写的是竺可桢爷爷这个科学大家,选择的却是生活中一件非常细小的事情,而且这件非常细小的事情中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呢?

人物的品质和蕴含的道理是怎样传达出来的呢?这是我们下一堂课要学习的。同学们在下一次上课前可以自己先尝试着去体会、批注。

设计意图: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积累自己的知识经验。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用一件小事来反映一个人物、讲述一个道理这一类的课文并不陌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拥有了主动构建的知识和能力。

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学会去主动构建。

四、作业布置,铺垫下文。

1.认真描红、仿写生字,抄写词语。

2.思考:以前学过哪些写人的文章,它们和本文有什么异同?把自己的学习体会批注在课文旁边。

设计意图: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安排这一环节正是为了落实这个要求。留下的思考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目标是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构建。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引出学习目标。

1.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了竺可桢爷爷的什么品质特点?

2.回忆写人文章的写法和这类文章的学法。

3.过渡: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记事写人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忆感知课文的内容,是遵循语文学习整体入手的规律;而回忆写法和学法,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俯视学习的过程,在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积累语言文字、领悟体验人物情感的过程中同时获得思维的发展和方法能力的提升。

二、学习对话部分,感受人物精神。

1.对话是本文的重要内容,也是叙事的重点部分,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2.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内容。

1)自由读读人物的对话,思考:自己关注了哪些词语,从中体会到什么?

2)组织交流,相机引导体会。(边体会边在课件上把重点词句点成红色显示)

小男孩语言中的“又”体现竺爷爷一直在注意观察花朵的开放情况。

理解提示语中“习惯”的意思,从中感受到竺爷爷主动探索研究的精神和对待科学事业一丝不苟的态度。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一句,看出竺爷爷搞研究的精确,绝不允许“大概”“也许”“估计”“推断”的出现。

3)组织分角色朗读。

4)自由品读,边读边进一步思考:读了这段对话,你能感受到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吗?

5)教师小结:作者不光写了人物的对话内容,还通过提示语的写作,使得人物形象更生动,表达的情感更充分。作者选择写竺爷爷和小孩子的对话,郑重托付孩子留心观察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更能体现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认真执着的态度。

作者抓住生活小事来写竺可桢这位大科学家,让我们觉得竺爷爷更加亲切了,更加可敬了!

6)赏读第一次对话的内容。

3.课件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1)自由读对话内容,说说发现了什么?(没有提示语)

2)边读边想象当时人物的表现,给这部分对话加上适当的提示语。

3)反馈加提示语的情况,注意所写人物的神态、心情、动作等要和对话内容相符。

4)分两组来分角色朗读对话,一组读课文中的,一组读加了提示语的。

5)合作**:刚才学第一次对话的时候,我们体会到提示语的叙述让人物形象更生动,表达的情感更充分,那么这一次的对话作者为什么不写提示语呢?刚才通过比较朗读,你觉得哪种写法更好?

为什么?

6)齐读课文第二次对话内容,读出人物的心情。

7)教师小结:通过比较、体会,我们知道了文章语言怎么写,是要根据所写的内容和所表达感情的需要来决定的,不是越具体越好。省略了提示语,一方面给了我们读者阅读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准确体现了竺可桢爷爷想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心情是十分急切的,蕴含了对竺爷爷热心科学研究、态度一丝不苟的赞美。

设计意图:对话部分的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过多的讲解,但它又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繁琐乏味的内容分析和理解,把感悟和欣赏语言放在首要位置,无疑是起到了增强课堂思维张力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把学习的目标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语言的学习、积累和运用上。

三、学习其他描写部分,丰满人物形象。

1.作者除了写人物的对话之外,还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呢?(人物的动作)

2.指名读出第1自然段中写竺爷爷动作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到竺爷爷赏花的与众不同,生活中处处记挂着科学研究,细心观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

3.课件出示第15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哪些词语让你怦然心动?

2)交流体会:

“顷刻间”“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快步”等词,形象地写出了竺爷爷确认了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后的激动、兴奋,表现了他对科学研究达到了一种忘我的状态。

通过“阳光下的杏树……多么美丽的杏花呀!”这两句话,理解“捧”字和一个“!”蕴含的情感,体会景色描写对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理解“郑重”一词,体会 “走回”“打开”“记下”三个动词中蕴含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15自然段。

4.找到文中另外两处写景的文字,并课件出示。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一朵杏花苏教版

四下 2.第一朵杏花 文本价值 教什么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围绕竺可桢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件事分为两个部分来写。3.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体会竺可桢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4.在表达上重点体会对话提示语的作用,感受提示语的使用方法。5.课文的题目 第一朵杏花 是社么意思?教学目标 1...

知识学习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学案

工作材料。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及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对 株 皱 掌 等翘舌音节进行正音。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借助工具书,理解 顷刻间 推断 规律 的意思。并能结...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

2 第一朵杏花。一 教学目标。1 学会生字新词,联系语境理解 数了数 郑重 顷刻间 精确 等词语表达的意思。读读背背,积累文章中三处描写春天景色的优美语句,熟读成诵。2 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人物语言 动作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竺可桢精确观察 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领悟文章以 第一朵杏花 为题的表达意图。3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