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一课时 说课

发布 2020-09-15 03:44:28 阅读 9242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的内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是洋流对地理事物影响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

考纲分析:2024年高考四川考试说明(地理)

考点48】洋流的形成。

盛行风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其次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影响。

按成因分为:

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洋流,叫风海流。

实例: ①西风吹送下形成的:西风漂流,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等。

信风吹送下形成的: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等。

密度流: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导致海水运动,叫密度流。

实例: ①大西洋表层海水由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底层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②表层海水红海←—亚丁湾;③表层海水波罗的海——→北海。

补偿流:一地流出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水平和垂直)。

实例:水平方向: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等。垂直方向: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秘鲁附近海区是上升流,形成秘鲁渔场。

考点49】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反时针流动。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反时针方向流动极地环流。

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属寒流,环绕地球,跨三大洋。

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三大洋的洋流分布:写出字母所代表的洋流名称。

课标分析:●知识和技能:①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②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③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

②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

③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合作**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②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③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学情分析: 初中地理中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涉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的系统。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

针对这一事实,应该在设计时让学生反复充分阅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来熟悉洋流的名称;并最终反复运用图3.5分析洋流影响地理环境。

重难点分析:

●重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法。

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

引用一个事件(**)

2024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

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 (昆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大约在41°43'n°56'w附近),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

如:冰山是你把它踢过去的吗?是谁把它带过来的哪?还是自己“走”过去的?)

教师总结:说明世界大洋是一个连续运动的整体。

设计这个事件的目的是在开始上课就能充分的吸引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启发自己总结世界大洋的海水不仅是连续运动的整体,而且这种运动是有方向的。

二、情景创设落实知识点。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7页的内容,从教材对洋流的定义的描述终总结概念中的关键词;

2)讲解洋流的分类,指出按温度性质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相对的概念;

从概念入手)

三、提出问题小组竞赛。

讨论: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判断洋流性质。

下面就小组竞赛的设计理念阐述一下:

1)分组风格别出心裁(以北太平洋中高纬度、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2)各个小组利用地图,并在画图本上画出自己找出的规律,可以锻炼读图和画图的能力。

提示1:南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提示2:南北半球的大洋环流是否完整?

四、回归课本。

教师总结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五、评价反馈。

那么学生在经过竞赛及教师总结,知识掌握得如何呢?

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我用了当堂检测的方法,设计两道题目每人写出答案,任意抽取四名同学的答案进行比较。

六、课堂延伸。

拓展、衔接知识。

提出问题--洋流的形成受到大气的影响,如果气候变暖洋流会有什么变化呢?

洋流的形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会有什么不同呢?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读图能力、画图能力的培养,各教学环节设计紧凑,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并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一 案例背景。1 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教材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洋流的概念 按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洋流的成因与盛行风的关系,最后结合风带分析洋流的形成,结合洋流模式图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的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课是经典的自然地理基本...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石光华侨联合中学地理组卢施恩。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节授课内容需要,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前面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 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 深入...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石光华侨联合中学地理组卢施恩。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节授课内容需要,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前面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 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 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