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发布 2020-09-14 03:01:28 阅读 2510

(人教实验版)子 长。

县 东。风。小。

学。任课班级教师姓名。

前言。—教师心语。

曾有人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立足三尺讲台至如今,才真正明白:

教育其实也更是一项人类灵魂塑造的伟大工程,这工程的圆满竣工则只能靠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务实求真的教学行为。

紧追社会发展前进的步调,时代在呼唤,未来更需求,新的课改也势在必行。在这新课改的大浪潮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也都应做一名不甘落伍的赶海者。作为奋战教学一线的我们,需要更新基础教育价值观,应懂得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及“社会性”;也需要更新基础教育对象观,应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还需要更新学校教育活动观,应懂得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 动态生成性”和“综合渗透性”;更需要更新基础教育的人才观,应有这样一个清晰的认识:

人人都有成才的可能,人人都有成才的权利。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孩子编织成才的梦想,开辟成才的道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

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将做到:一切为了孩子而着想!因为抓住孩子心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谁抓住了教育,谁便抓住了未来。毫无疑问,教育“立交桥”只能靠我们教育工作者来架设;至于怎样架设,那倒是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竞技场了。正所谓“学海无涯、教无定法”!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五位语文教师呕心沥血、并肩奋战、牺牲了假日休息时间,本着以乐学为出发点,寓教于乐;坚持以启发式为原则,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确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组织教学。在教学中体现“教态美”、“语言美”、“板书美”、“教学手段美”。力争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带进课堂、把“游戏”带进课堂。

实践着“合作研讨、资源共享”的教案备写活动。

我们相信:我们一年级全体语文教师人人都能无私奉献自己一颗真挚的“爱心”,用真情去呵护每一颗纯真的“童心”;我们定能饱含一份激情,焕发万分活力;我们会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勇敢、大胆地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活动;以我们的新思路,设计我们的新教法;以我们东风人的个性亮出我们东风人的风采!我们坚信:

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付出,将能使我们本学期的教学平台变为一个“个性发展”的大乐园!!!

一年级语文备课小组。

本册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在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锐意创新,开拓进取。

2、教材要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编辑思想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材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

3、教材要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植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4、教材的内容要力求简约,避免烦琐,力求灵活,避免呆滞。简化头绪,加强整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5、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有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6、教材要体现开放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教材同时要留有余地,增加弹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展、创造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教材基本结构。

一年级上册力求搞好低幼衔接、稳步推进。从一年级下册开始适当加大改革力度。依据这个编写设想,本册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大改进。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8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

这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而且,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每组包括1课“识字~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必学课文共34篇(其中两篇***形式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

“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特别是课外所得的舞台。

八组教材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

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每一组,也可以称作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大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体现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

、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本册教科书的识字课,改变了以前集中安排识字课的做法,把8课识字,分别安排在每组的开头。识字课内容均贴近每一组的专题,和每一组课文的内容及语文活动的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既通过识字课承担了一部分识字任务,减轻随课文识字的压力,又充分体现了整合的思想。识字课的形式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易于朗读。

、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全册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思想内涵比较全面,蕴含着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团结协作、自强自立、热爱科学、保护自然环境等丰富的思想情感因素,同时亦有适应信息社会和开放社会要求的时代精神。

二是题材广泛,有反映城市生活的,有反映农村生活的,有反映学校生活的,有反映家庭生活的。有利于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

三是体裁多样。有童话,散文,诗歌,故事,科普文章等,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强。选文富有童心童趣,与当代儿童生活紧密联系。

、大力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教师的教,更方便学生的学。

⑵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学习。

⑶ 倡导合作学习。

⑷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不断激发好学上进的动力。

⑸ 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另外,还体现了学科间的沟通,引导学生唱一唱,唱春天的歌,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唱《快乐的节日》。引导学生画一画,画春天,画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做一做,做个风筝放一放……这些活动,不仅仅可以展现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生活。

5、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加适应性。

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另外,在教科书里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

学生如果是识字的有心人,教师如果经常做这方面的引导,定期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学生所认的字一定会突破教科书规定的识字量。

阅读方面,在教科书的最后编排了五篇选读课文,供学生选读。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但对认真阅读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

另外,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与发展。

教材也给老师留有更多的空间。如教学时间的安排,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只建议了每个单元的课时安排,具体到每一课的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本册教材教学设想。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懂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又要不拘泥于教材。我们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经验。

没有我们的经验,教材是很难继续提高,不断改进的。

(一)准确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

教材中的基本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一定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这些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学习有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重视朗读。

、学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

5、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课外、生活中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学生,包括低年级学生可以大有作为。关键是教师要相信学生,引导学生,给他们交流、展示的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

因为教材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都围绕专题设计,所以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要在通读全册的基础上,一组一组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每组教材围绕哪个专题,有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在体现自主、合作学习上有哪些措施,什么时候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明确教学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下面就各部分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1、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的识字量适当,多认少写,既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又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

本册安排的550个要求认识的字,绝大多数是常用字。在教学时,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有的识字知识、方法来认记这些生字。

学生的认记方法不尽相同,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当小老师的方式。

在识字要求上,一是要求要适当,二是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

本册写字的编排,力求体现写字本身的规律。写字比单纯认字要复杂得多。一是要求学生对字形有十分清晰的识记,一笔不误。二是写字教学是一种技巧训练。汉字难写,形成技巧更是不易。

识字课与阅读课文教学要区分开。识字课重在认字、写字,引导发现识字方法,培养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会写字,写好字。识字韵文读熟即可,学生有兴趣可以背下来,千万不要讲。

2、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朗读指导宜分层进行:

⑴ 范读或配乐读激趣;⑵ 指导学生读正确,重点是读准生字、难字、多音字的字音,纠正地方音;不指导学生读流利,在学生容易丢字、加字,不会断句,容易读破句等地方重点指导,还要纠正学生一字一字地读或唱读;⑶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重在课文情感基调(喜爱、赞扬、激动、说明)的把握,重在学生自读自悟获得情感体验,再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体验传达出来。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尊重并鼓励学生说出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之外,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要留给学生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经常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一遍,以加深对重点词句的准确把握。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绝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问出来的答案往往是干涩的,而读出来的感悟却是滋润的。

因为读,它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而使他感动。

课后练习部分,重视语言积累和感悟,重视语文基本功培养,也重视课内外结合,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课后练习,认字要落实,写字要写好,课文要读好,还要重视词语的积累、运用。此外,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个性化的理解,知行的统一。

另外,教科书所附的5篇选读课文,可根据需要结合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如,《春风吹》可在教学第一组“多彩的春天”时,引导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可以用来训练朗读能力;可以用作朗读检测的材料;也可用作朗读比赛、演课本剧等语文实践活动的材料。选读课文体现弹性,可灵活处理。

教师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他们选择好的读物,给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这也是巩固和扩展识字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3、语文园地的教学。

“从名称到内容,彰显特色,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综合性、趣味性强。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励儿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我的发现,能激发学生主动发现语文汉字特点,主动**规律。

展示台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也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春夏秋冬。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看图 熟字比较等方法,2.认识 霜 吹 等8个生字和 雨 阝 2个偏旁 3.会写 春 风 等7个字和1个笔画。过程与方法 通过 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教学重 难点 识记8个生字 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课时划分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1 教学目标 1 认识 万 复 等13个生字,会写 万 丁 等5个字。2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3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产生寻找春天的想法。教学重难点 1 正确认读 我会认 的字和正确书写 我会写 的字。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 从诵读中感受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总目标。1 认识550个常用字,加强写字指导,加强学生生字的复习和巩固。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2 加强阅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 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3 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4 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创造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5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