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必备基础知识

发布 2020-08-23 04:08:28 阅读 6272

第一单元位置。

1.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表示位置有绝招,一组数据把位标。

左数为列右为行,列先行后不能调。

一列一行一括号,逗号分隔表明了。

2.根据数对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位置:

看清列是几,行是几,找到指定的列和行,列和行的交叉点就是物体所在的位置。

3.通过地球上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经相当于行,纬相当于列。

4.“把一个图形向上平移几个单位再向右平移几个单位”和“把一个图形向上和向右平移几个单位”的区别是:“把一个图形向上平移几个单位再向右平移几个单位”的方法是,第一次把原图形向上平移,第二次接着把第一次平移得到的图形向右平移,最后只得到一个新位置的图形;而“把一个图形向上和向右平移几个单位”的方法是,两次平移的都是原图形,最终得到两个新位置的图形。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整数乘以分数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

6× 表示求6的是多少。或者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是多少。如:

6× 表示把6平均分成8份,求其中的3份是多少,列式是6÷8×3。

2.分数乘以整数表示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也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如:×6表示求6个是多少;也表示求的6倍是多少。

3. 整数乘以分数、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用整数乘分子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如果整数和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4.分数乘以分数表示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 表示求的是多少。

5.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用分子乘分子的积做分子,分母乘分母的积做分母,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乘1,积等于原数。

6.一个数(0除外) ②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数。

乘小于1的数(真分数),积小于原数。

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

7.一个数(0除外) ②除以大于1的数,商反而小于被除数。

除以小于1的数(真分数),商反而大于被除数。

8.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 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a×c)±(b×c) =a±b)×c

9.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8.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减。即:a-b-c=a-(b+c)

9.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除。即:a÷b÷c=a÷(b×c)

10.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11.乘法分配律在除法中的运用:(a±b)÷c=(a÷c)±(b÷c)

或(a÷c)±(b÷c) =a±b)÷c

12.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13.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14.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15.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一个真分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大,一个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这个数,一个等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一定等于这个数。任何一个整数都可以看做是分母为1的假分数。

16.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乘任何数(或任何数乘0)都等于0,1乘任何数(任何数乘1)都等于任何数;任何数除以1都等于任何数。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表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也表示求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几分之几。如:表示已知一个数的是,求这个数是多少;也表示求里面有几个。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的数(整数可以看做是分母为1的分数),等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四则混合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5.比、除法算式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和分数的分子,比的比号相当于除法算式的除号和分数的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算式的除数和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算式的商和分数的分数值。比的后项和除数,以及分母不能为0。

例如:2︰16=2÷16==

6.求比的未知项的方法:比的前项=比值×后项,比的后项=比的前项÷比值。

7.商不变的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8.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9.求比值的方法:比值=比的前项÷后项。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10.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解决方法步骤:

第一步:找出题目中分率、标准量(单位“1”的量)、比较量:

“比较量”是、(占、相当于)“ 标准量”的;

“比较量” 比 “ 标准量”多(少);

找到分率,(分率是不带单位名称的分数),再读题目体会出和分率对应的“比较量”和“ 标准量”。

第二步:根据题目,画线段图、写等量关系式,深入理解题意:

在读题目,确定标准量(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

根据标准量画出线段图:先画标准量,再画对应的比较量,标出分率和相关的数据。

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

第三步:根据图式列式计算:

标准量已知一定是用乘法:标准量×=比较量。

标准量已知,而且出现“比多”,一定是用乘加法:

a.标准量+标准量×=比较量

b. 标准量×(1+)=比较量。

标准量已知,而且出现“比少”,一定是用乘减法:

a.标准量- 标准量×=比较量

b.标准量×(1- )比较量。

标准量未知一定用除法或方程:

除法:比较量÷=标准量。

方程:设未知的标准量为,则。

未知的标准量×分率=比较量,即=比较量。

标准量未知,而且出现“比多”,一定是用除加法或方程:

除加法:比较量÷(1+)=标准量。

方程:设未知的标准量为,则。

比较量,或(1+)=比较量。

标准量未知,而且出现“比少”,一定是用除减法或方程:

除加法:比较量÷(1- )标准量。

方程:设未知的标准量为,则。

比较量,或(1- )比较量。

巧记算术法:标准量已知必用乘,标准量未知必用除;

已知、比多必乘加,已知、比少必乘减;

未知、比多必除加,未知、比少必除减。

1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1)按比例分配法,先求出份数,再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数(单位“1”的量)乘各部分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2)归一解法,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用每份数乘各部分量所占的份数,求出各部分量。

12.在解决分数加减乘除法应用问题时,题目中的分数带单位名称时,它是一个具体数量,计算中可以直接加减这个分数;而分数不带单位名称时,它只是一个分率,计算中只能用与它相对应的量乘或者除以这个分数,或者用单位1- 得到另一个分率,再用另一个相对应的量乘或除以相对应的分率。例如:

长都是4米的甲乙两根绳子,甲绳用去米,乙绳用去后,甲乙两根绳子各剩下多少米?

计算时,甲剩下的是:4- =米)

乙剩下的是:4-4×=1(米)或者。

4×(1- )1(米)

13.须死记的几个小数与分数互化的:

第四单元圆。

1.圆是一种曲线图形。把圆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这几次,折痕相较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用字母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位置 教学设计 作者 黄明杰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广西崇左天等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三班 评论数 浏览数 0 1139 发表日期 2010 12 09 22 02 01 教学目标 1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生 用绕线的方法。师 你有什么感觉?生 在黑板上总是弄不好。师 那么如果要计算圆形体育场的一周有多长,或者把地球近似地看成一个球,绕赤道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呢?因此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那咱们能一起想办法找到一种更简便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生 能!师 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 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 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 准确 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 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一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