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案

发布 2020-08-19 16:49:28 阅读 3659

小学科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电和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先用一段话告诉学生,科学家奥斯特在2024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他发现了什么呢?书中没有说出来,这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自己来做实验发现。

第一部分: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学生学过的磁铁的知识、简单电路的知识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开始让学生组装电路,回忆电流在电路中流过的路线、指南针指南北的性质。

通电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教科书分为两个步骤进行。先用小灯泡电路中的长导线做实验,再用去掉了小灯泡的电路(短路状态)中的长导线做实验。第一步是正常的电路,实验现象不会很显著,但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多探索一会儿。

第二步用的是短路大电流,现象非常明显,但只能在老师带领下做一两次。这样安排注重的不是只让学生看到现象而是经历**的过程。学生在第一步**中有机会发现更多相关的现象,把前后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作比较,能初步意识到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把非正常短路电路作为特例处理也是恰当的。

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最大是90度。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教科书要求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最后归纳出只能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第二部分: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教科书插图呈现了做线圈的方法。在三根手指上绕线圈,线圈大小能套在一般大小的指南针盒上,大约要绕10圈,用一节电池效果已经不错。让学生在实验中试一试,会发现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本课电生磁的实验,先用小灯泡电路做,再用短路电路做,最后绕线圈做,三个实验形成了一个活动结构——增大电流、增加圈数可以增加磁力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铁的磁性能使放入磁场的磁针发生偏转;而且在四年级下册《电》主题单元的学习,对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经过三年科学课的指导,学生都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经验。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通电导线和小磁针的关系。另一条主线是**通电线圈与小磁针的关系。

两条主线并行,前一条主线为后一条主线打基础,有效降低了自主**的难度。同时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及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六、教学器材准备。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短导线3根、指南针、长导线。

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片段。

提问:军队行军过程利用什么指引方向?(指明学生回答)

用了指南车还是走错方向,为什么?

总结:磁铁的磁性吸引指南针,使得指针偏转。(板书:磁)

设计意图:上课之初,利用**电视剧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学生上公开课的紧张气氛,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接着有针对性的提问,将学生从**引入新课的教学中,为后续讨论“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现象的原因”奠定理论基础,便于理清思路。

]关于磁,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2024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课件出示奥斯特图像)在给他的学生做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时,偶然把通电的导线放在小磁针的上方(课件出示导线在磁针上方),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奥斯特到底发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大家先猜想一下。(指名生回答)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奥斯特。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在点亮小灯泡的实验中,使小灯泡发亮的是——(板书:电)

电和磁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板书:和),就让我们一起来**吧!

介绍实验方法:连接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电路,然后把指南针放到水平桌子上,等指针静止后,把闭合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多**展示)

注意观察: 接通电流前,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接通电流后,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断开电流后,小磁针又怎样了?

如果导线方向与小磁针垂直,小磁针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讨论总结:接通电流前,小磁针没有偏转;

接通电流后,小磁针有偏转;

断开电流后,小磁针复位;

导线与小磁针垂直,小磁针没有偏转。

设计意图:通过“重演”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科学的发现需要有心人,同时激发学生研究电磁现象的兴趣。实验中我展示了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的方法,还提示学生可以用导线不同的放法试一试,让他们通过**发现更多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脑中产生更多的问题,为后续课文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三、分析小磁针偏转现象产生的原因。

当年奥斯特也是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疑问,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你们知道吗?

引导回顾课前导入**,发现磁性使指南针偏转,进而得出磁针偏转应该是电流产生磁性的原因。(板书:电流产生磁性。)

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的设计尽量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重演”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

这里学生发现现象后立刻会产生疑问,这是引导学生分析的最佳时机。2.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作出合理的解释是本课的难点。

我这里把推理分析分成了两个层次:首先是磁性使小磁针偏转,然后分析没有磁铁,是电流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

四、如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一)利用短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我们通过实验把孤立的电和磁联系起来了,有谁愿意上来展示操作过程呢?

指名生1上台在投影仪下做实验)

生1发现没有小灯泡,短路情况下,试验小磁针的偏转偏转会不会不同?

总结:短路电流使小磁针的偏转角度更大。

电流增大,偏转角度变大。

设计意图:用短路的方法加强电流,蕴涵了“电流越强,磁性越大”的思想。但短路不是加大电流的常用方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短路的危害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所以我这里采用讲解配合演示的方法,加大了指导力度。

]二)利用通电线圈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你还有其他办法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一些?

预设学生的想法:a.电池多用几节; b.加粗导线; c.去掉绝缘外皮;d.多几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等。

把多根(电流方向一致)导线一起靠近指南针的方法,会不会磁针偏转。

更明显呢?讲授绕线圈的方法与实验方法。

质疑:a: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

b.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学生实验,巡视指导)

汇报总结:将导线绕成线圈,套住指南针竖着放,小磁针偏转的角度会更大。

设计意图:利用线圈是另一种能让磁针发生较大幅度偏转的方法,但绕线圈是一个难点,因此作了充分的指导。另外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学生会发现不同的放置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更加体现科学**的开放性。

]五、课堂小结,延伸产生新的问题。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探索发现,我们来回顾两个**实验:

实验一:电流产生磁性;电流越强,磁性越大。

实验二:线圈越多,磁性越大。

那么线圈的圈数多少、线圈的圈的大小会影响小磁针偏转的角度吗? 会不会跟磁铁那样也存在两极?……总之,电和磁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的奥妙,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会进一步**。

作业:思考: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不能产生电?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电池盒、电池、导线、小磁针等,如果哪一个小组电路出现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将无法进行。因此在上课前我将每一组的实验材料都试过,确定是否正常,另外还多准备了几组材料,以防课上出现意外影响实验。因此,材料的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

本节课在原来的教材基础上做了几点改变:

1、教材中的第二个实验是电路短路时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关系,因为短路时电流大,容易使电池发热,从而烧坏电池。所以改实验我采用指名学生上台与老师配合演示,加于解说强调:短路电流增大,偏转角度变大。

2、由于我们准备的导线较粗,实验效果较明显,所以在实验二:**通电线圈和指南针中将原来的绕10圈改为4圈;将在短路情况下进行实验改为在正常电路中进行。

教学中还存在不足: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语言的组织,提问的技巧等教学经验上都还有所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发言时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节奏太过紧凑;在实验过程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力度不够。

九、指导老师简评。

该设计采用**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组装电路和观察电流产生磁性的现象以及增大电流和增加线圈能使磁性增加的做法;引导学生由现象思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十、个人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案

祥芝镇2013年小学科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电和磁 教学设计。执教老师紫湖小学蔡燕瑜。指导教师紫湖小学蔡美霜 蔡燕瑜。一 教材分析。本课先用一段话告诉学生,科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他发现了什么呢?书中没有说出来,这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自己来做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电和磁》教科版

设计意图 电和磁 作为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能量 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内容主要是揭示奥斯特的电磁发现展开教学,这是电磁学开创性的事件。将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电和磁在这一事件中得到充分的联系,而电磁学的发展在社会历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社会更新。回想电磁学的发展经历,着实令人敬...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电和磁教科版

学习必备欢迎 电和磁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 是修订后六上 科学 教材 能量 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也是本次教材修订中改动比较大的一课。本课将 重演 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 发现 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 性 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