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发布 2020-08-16 09:52:28 阅读 7763

1、迂公修屋。

有迂氏①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

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③。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注释】:①迂氏:姓迂的人。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迂,迂腐。②适:嫁。③雨兆:下雨的征兆。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妻子东藏西匿妻且号且诟。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旦日,延人治屋。

译文。3)、迂公家为什么会“屋漏如注”?(用原文回答)

答。4)、这则笑话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答。2、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

其人喜,以一铤②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以:因为。②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遗所提囊公迎谓曰(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译文。3)、“其人喜”的是什么?

答。4)、王华具有和的品质。

3、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

“屦为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①屦:麻鞋。②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③跣: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而欲徙于越游与不用之国(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译文。3)、文中“游与不用之国”,“不用”的原因是什么?

答。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4、岳正大胆。

岳正,字季方,为翰林修撰。英庙甚重之,尝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

”后谪戍召还,自题其像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从今以后,再敢不敢!

”公性不能容人,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曰:

“顺撑来可容,使纵横来,安容得邪?”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后谪戍召还自题其像曰(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

译文。3)、“使纵横来”中的“纵横”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4)、岳正是个怎样的人?

答。参***。

1、迂公修屋。

1)、①妻子和儿女 ②喊叫。

2)、第二天,请人修屋。

3)、瓦裂不葺。

4)、讽刺了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的人。

2、王华还金。

1)、①丢失 ②说,对……说。

2)、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

3)、金子失而复得。

4)、不贪财物、乐于助人、考虑周到(任选两点)

3、鲁人徙越。

1)、①迁移,搬家 ②前往,行走。

2)、有人对他说:“你(去越国)必然会贫穷的。”

3)、越人的生活习性是跣行披发。

4)、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4、岳正大胆。

1)、①回(朝廷) ②题字,写字。

2)、有人对他说:“没听说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吗?”

3)、不守法纪,无法无天。

4)、秉公执法、嫉恶如仇、不计个人得失。

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选自《晋书》

阅读训练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的含义。

(1)陶侃(尝)出游尝。

(2)(聊)取之耳聊。

(3)执而(鞭)之鞭。

(4)汝既不(田) 田。

2.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字与“执而鞭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蔽林间窥(之)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翻译下列句子。

1)用此何为?

译文。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

“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

”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格,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1.(1)曾经 (2)随便 (3)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4)名词活用为动词,种田。

2.a(a和例句皆为代词;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c同b;d在句中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3.(1)拿这些东西干什么?(2)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对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课外文言文练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 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 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 之礼?即呼备 赍 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注释 林琴南孝廉纾 sh 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 今福州人 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

一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2 解释下列词语。涉是遽求。2 这则寓言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请把它写出来。二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 赐其舍人 卮 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 训练整理

课外文言文 姓名。十四 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 去诸?其父曰 是非若 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 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 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