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文言文复习

发布 2020-08-16 09:50:28 阅读 4084

小学文言文总复习:

一.小学课本**现的文言文:

杨氏之子。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词语解释 :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曰:说。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很。 诣:拜见。

未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词语解释:鼓:弹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峨峨:高。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绝:断绝。

念:指伯牙心里所想的,所要表达的内容。 善:擅长,善于。

若泰山:就好像泰山一样。若:好像。 曰:说。

善哉:语气词,表示感叹。意为“好啊”,“妙啊”。

洋洋:广大谓:认为,觉得之:代词必:一定。

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得之:知道,明白。必定准确的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知趣相同和有共同语言的人。近义词:知己、知交、知友。

破琴绝弦:把琴摔坏,把弦拉断。

不复鼓:复:再,重新。再也不弹琴。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

”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坏,把弦拉断,一生不再弹琴。

这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此后,因为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寻或乐曲美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因为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专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学弈。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弈:下棋。(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4)之:的。(5)善:善于,擅长。 (6)使:让。

7)诲:教导。(8)其:其中。(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虽:虽然。(11)之:指弈秋的教导。(12)鸿鹄:天鹅。

13)援:引,拉。(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

15)之:他,指前一人。(16)俱:一起。(17)弗若:不如。

18)矣:了。(19)为:谓,说。(20)其:他,指后一个人。

21)与:吗。(22)曰:说。(23)非:不是。(24)然:这样。

学弈》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

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精卫填海。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刻舟求剑。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坠--落。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

"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夸父追日。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下落的地方时,(他感到)渴,想要喝水,在渭水、黄河里喝黄河渭水不够,(于是去)北边喝大湖的(水),未等(喝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手杖丢在(路边),长成了(一片)桃林。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晏子使楚(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

“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妹,就是衣裳的袖子。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就是不贤,没有德才的人。

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

"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

"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楚王立即不好意思了。

评点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

势利鬼吴生。有吴生者,老而趋势 偶 赴盛宴,见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 意色殊傲 已而 见主人甚恭,私 询之,乃 张伯起 也。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 适 已领过半揖,但 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时人嗤之。注释 趋势 趋炎附势。偶 一次。略酬其揖 稍微回谢一下对方的打拱。酬,应对。意色殊傲 神态脸色极为高...

六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

附 孙权劝学 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1.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寓言四则 1.买椟还珠 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2.郑人买履 常...

六年级 上 文言文复习

六年级 上 文言文复习。原文。1 约不可失。魏文侯 与虞人 期 猎。是 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 焉 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 可不一会期哉?乃 往,身自罢 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 魏文侯书 2 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 谈。高峰入 云,清流见底。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