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接任。
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
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参何如?”曰:“帝得之矣。”
曹参相齐,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萧何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
注释】①曹参:汉代名臣,与萧何都做过汉相。②汉高祖:汉代第一位皇帝刘邦。③吕后:刘邦的妻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高祖疾甚疾甚:病得很重
b萧何事惠帝事:侍奉,辅佐。
c曹参相齐,闻何薨薨:古代诸侯或大官的死
d故汉用之而兴兴:高兴,愉悦。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曹参之宜为相。
a马之千里者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下列句子中,与“谁令代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去以六月息者也 b是谓大同。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林尽水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上曰”与第二段中的“上曰”,两个“上”都指皇上,是同一个人。
b汉高祖和萧何临去世时都推荐了曹参,但前者直接说出,后者却委婉提示皇上。c曹参本来在齐地,听说萧何去世了,马上就知道自己将被召回朝廷。
d作者认为曹参接替萧何任相国,是众望所归,这也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臣莫若主。
、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
萧何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
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孙叔敖疾。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叔敖疾疾:生病(或生重病)
b、王数封我矣数:多次(或屡次)
c、必无受利地利:利益。
d、而子辞辞:推辞。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
a、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c、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
3、下列句子与例句“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两膝相比者。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朱晖助友。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望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荷担厚赈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有改动)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德有才的前辈⑤赈:救济,周济。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堪素有名望素:向来。
b、尝于太学见晖尝:尝试。
c、荷担厚赈之荷:扛,挑。
d、子孙窃怪之窃:私下里。
2、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自往候视。
a、见渔人,乃大惊。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去后乃至
d、亚夫乃传言开闭门。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子孙窃怪之”中的“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策之不以其道。
c、如鸣珮环,心乐之。
d、凄神寒骨。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堪与朱晖是一个县的人,是朱晖的前辈,对朱晖却很客气。
b、张堪在太学中见到朱晖,非常看重朱晖,把他当做朋友。
c、张堪死后,家人生活贫困,朱晖派人去探望张堪的家人,并带去了礼品。
d、朱晖重情义,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晖以堪先达,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
"何不炳烛②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曰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曰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③?"平公曰:
"善哉!" 说苑》)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⑥其佣作⑦而不求偿。主人怪之,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西京杂记》)
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②炳烛:
点燃蜡烛照明。炳,光明,显著。③孰与昧行乎:
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⑥与:
给、帮助。⑦佣作:被雇佣辛勤劳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恐已暮矣(曰暮,天色晚)b.邻居有烛而不逮(达到)
c.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酬)d.资给以书(借)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邻居有烛而不逮。
a.学而时习之b.博学而笃志。
c.面山而居d.人不知而不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主人怪之,问衡。
a.无案牍之劳形b.策之不以其道。
c.渔人甚异之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旷认为,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b.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自己年纪大。
c.匡衡给邻人做工却不要报酬,他是想读遍邻人家所有的书。
d.文不识被匡衡的精神所感动,把自己的藏书送给了匡衡。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①学御于王子期②,俄而与子期逐③,三易马而三后④。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
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⑤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⑥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赵襄主:赵襄,战国时赵国君王。 ②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此处指王良。③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④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调,协调 ⑥诱:引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易马而三后易:更改,改换。
b.术未尽也尽:穷尽,全。
c.今君后则欲逮臣逮:追捕。这里是“追赶”的意思。
d.此君之所以后也所以:用来……的。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a.先则恐逮于臣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告之于帝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 下列句子中与“此君之所以后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南冥者,天池也。
c.其此之谓乎d.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襄主同王子期赛马,在多次的比赛中,都将王子期远远地落在后面。
b.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到达远方。
c.赵襄主跟王子期学御,时间不长,就要求跟老师比赛,姑且不谈技术掌握得如何,单就驾马的基本要领还摸不着边。
d.此文给我们的启迪是,做任何事,如果不专心致志,而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班级姓名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今有二人焉,皆有百里之适。一人鸡鸣而驾,马瘠车敝,憩于涂者数焉,则穷日之力,未必能至。一人日中而驾,马良车驶,其行不息,吾知其必先于鸡鸣者矣。故夫车马者,质也 作辍,其勤堕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a.皆有百里之适b.马瘠车敝 c.作辍d憩于涂 者数。2.下列句子加...
课外文言文练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 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 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 之礼?即呼备 赍 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注释 林琴南孝廉纾 sh 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 今福州人 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
一 多多益善。上 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公如何?曰 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注 上 皇帝。禽 通 擒 捉住。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陛下 能将几何 2 解释加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