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课外文言文

发布 2022-12-15 01:08:28 阅读 6989

(一)多多益善。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 ①上:皇帝。②禽:通“擒”,捉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陛下( )能将几何( )

2、解释加点字。

能将几何( )上尝从容与信言( )

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

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

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失亲得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①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②感伤故泣耳。”师恻然③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注】 ①亲:父母;②中心:心中;③恻然:同情的样子。

1、给下列语句断句。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注音。恻然( )舍近求远( )泣不成声( )

3、解词。1)二则羡其得学:

2)苟欲学,不须资也:

4、翻译句子。

1)凡得学者,有亲也。

2)苟欲学业,不须资也。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注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 昃:zè太阳偏西。

1、给加点字注音。

再适长山( )既长( )

2、解释加点字。

1)既长2)再适长山。

3)五年未尝解衣4)知其世家。

5)日昃始食。

3、翻译句子。

1)或夜昏怠。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判断对错。

1)范仲淹,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谥文正。官至副宰相。(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5、文中主要记叙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几件事?

四)人有从①学者,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

见。”从学者云:“苦②渴③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④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

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从:跟随。 ②苦:苦恼。 ③渴:迫切地。 ④或:有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其义自见( )2)苦渴无日( )

(3)当以三余( )4)夜者日之余( )

2、翻译下列语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

五)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③俟工(sǐ):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 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 )遂以还之( )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闻其侄有他事南来(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 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

5、 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六)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ò,默)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①灼烂(烧伤)者在于上行(háng,行列),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

“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②今**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傍有积薪 ②、远徙其薪

、不者,且有火患 ④、而不录言曲突者

、乡使听客之言 ⑥、终亡火患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汉书》,东汉人班固所著。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与 、《后汉书》、 合称“四史”。

4、“主人”家发生火灾后,**请客为什么没有想到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客”。

5、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七)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

‘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恒( )谏( )轻( )益( )

2、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4、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八)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

“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

”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 ①庚寅:指2023年。 ②小奚:小书童。 ③木简:这里指木板。 ④阖:关闭。⑤牡下:上锁。 ⑥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

束( )许( )熟( )愠( )

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4、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

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这段文字选自《 》

2、从文中找出一个通假字。

3、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也。

b、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色愈恭,礼愈至。

c、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以历史上的具体战例说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参***。一)

2、多少曾经。

3、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4、韩信说的;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

5、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而又机智敏锐。

二)1、者/也/孤/学/伤。

3、(1)就是;能够 (2)如果;学费。

4、(1)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因为有父母啊。 (2)如果想要学习,不需要学费。三)

2、(1)已经 (2)嫁 (3)曾经 (4)他的 (5)开始。

3、(1)有时晚上头昏疲倦。 (2)于是十分通晓六经的要义,慷慨地有在天下干一番事业的意愿。

5、一是昼夜苦学,二是通读六经志于天下。

四)1、(1)通“现”,显现,显露。 (2)时间 (3)用 (4)一天,每天。

2、读书上百遍,书的意义自然显现。

3、(一是书要反复诵读,意义就自然显现了。一是读书要巧妙运用时间。

五)1、 问 | 其银数与封识标记 | 皆合。

2、 这件事于是(就) 曾经听说。

3、 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4、 拾金不昧,寄金不昧。

5、 穷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

一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帝曰 欲何言?宣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班级姓名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今有二人焉,皆有百里之适。一人鸡鸣而驾,马瘠车敝,憩于涂者数焉,则穷日之力,未必能至。一人日中而驾,马良车驶,其行不息,吾知其必先于鸡鸣者矣。故夫车马者,质也 作辍,其勤堕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a.皆有百里之适b.马瘠车敝 c.作辍d憩于涂 者数。2.下列句子加...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曹参接任。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 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 曹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 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 知臣莫若主。帝曰 曹参何如?曰 帝得之矣。曹参相齐,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萧何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注释 曹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