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0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小学数学第一册练习九l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l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l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学具**、挂图、数字卡片、小贝壳**等。l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老师请大家猜一猜。
a.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贴**0)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贴**1)
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贴**9)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0至8各数字说:
“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
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是两位数,当然比9大。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又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1和0用什么办法使9没话可说?引出新课题。
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二)**学习板书:10的认识齐读“10”。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1)联系实际,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与10有关的物体,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2)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站成一排(8人),问共有几个人?(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10个同学组成一组等。
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2. 10的位置与大小。
(1)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9在8的后面,10在**,为什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放大的尺子,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几?投影仪出示:
全班齐读0——10,再齐读10——0。(2)比大小。
10和9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109反过来<10设计意图:
利用直尺教学10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再次认识到数字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比较10的大小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10的写法。
我们学习了10的这么多知识,那我们该怎样去写10呢?在田字格里练习写10。你是怎样写10的?生答:左边是1,右边是0,要占用两格。
由于学生已学过1和0的写法,所以书写时并不困难。)(4)10的分与合(1)情境引入。
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吧!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明可能会怎样装这10个苹果呢?
2)五人小组合作,**学习。
请你拿出10个苹果学具**,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其中一人做好记录,说出不同的分法。(学生活动,老师展示苹果树图)
3)汇报结果(学生把苹果挂到苹果树上的合适位置)。(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刚才大家通过分苹果,知道了10的组成,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可以减少哪些记忆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最后得出结论,只需记住5个即可。10101010101928374655用最快的方法记忆10的组成。(5)游戏,组成10。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从创设情境入手,以小组合作展开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10的分与合。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课堂作业1.看挂图填数。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景。
2.猜数游戏。
正确猜出小贝壳下面的数字,奖励小贝壳。(四)课堂小结:
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内容,然后提问: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总复习(三)(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化聚。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三)教学过程1、复习整理。
1)“千米”“吨”的复习。
按顺序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提问:对于这些单位间的关系你有哪些了解?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质量单位:吨←千克←克②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千米=()米8000千克()吨。
15千米15米=()米2900千克=()吨()千克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说说各题化聚的思考过程。③用多种方式表述划横线的部分。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500米。一辆货车的载重量是5吨50千克。
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a、6040千克6吨400千克6吨4千克b、8千米8001米8千米100米(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复习。
引导学生说说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哪些了解?
师生共同完成**。
名称图形特征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
正方形□()
计算下列个题的周长。a、长28米,宽25米。b、边长35分米。
c、长8米,宽15分米2、综合练习。
1)体育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多少圈才是4千米?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4米。一条短边靠院墙,其他三边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多少米?
3)剪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哪一种拼法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最长?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集体交流。3、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解比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解比例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4—7题。教学目的:
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二)、学习探索:你会用什么方法呢?
(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1、教学例2。出示例2:
解比例3:8=15:x。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教师板书:3x=8×15。
问:“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求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
”,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3x前加上:解:
)问:“怎样解这个方程?”教师适当补充(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作一个因数,因为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和解题的技巧:板书;x=x=40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2、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
”(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4.
5x=9×0.8问:“这个方程你们会解吗?
”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
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三)系列训练:1、做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2、做练习一的第题。
(1)做第4题的第(6)题时,要提醒学生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做。做完后,选—二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求解的。(2)第5题。
3、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题和思考题傲第8*题的第(1)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现在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内项.这样就能推出比例式了:如果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外项.世可以推出比例式。写完后,教师板书出来。
如果把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3:8=15:
4040:15=8:33:
15=8:4040:8=15:
3如果把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15:3=40:
88:40=3:1515:
40=3:88:3=40:
15(四)布置作业:完成p5第题。板书设计:
解比例例2:解比例3:8=15:
x。例3:解比例=解:
3x=8×15解:4.5x=9×0.
8x=x=1.6x=40
一、学习科目:数学。
二、学段/年级:六年级第十二册。
三、学习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掌握生活中各类百分率的计算方法,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求百分率问题的能力。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德育目标:初步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5、教学重点:学会解答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实际问题。6、教学难点: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五、教具准备:cai课件,学生准备计算器。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广告用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cai显示广告语。如:农夫山泉,有点甜!)你能说几句广告语吗?
师:有的广告语是这样表示的,还有的是用数学知识表示的。(cai显示**表,简要介绍ddc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
立即加入ddc用户行列,分分秒秒都可享受比一般话费节省25%的长途**服务”国家。
ddc储值***(元)一般话费加拿大5.426.70美国5.42
6.80英国6.278.80澳洲5.877.20日本6.567.90新加坡5.896.90
2、质疑:哪一种话费要节省些?
师:如果你是顾客,你能直接看出用ddc由香港打向哪个国家的话费最节省吗?二、自主学习,反馈信息。1、百分数的计算。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改进**表。怎样让顾客一眼看出打向哪个国家的话费最节省?
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再反馈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增加一栏“节省的百分比”。国家。
ddc储值***(元)一般话费节省百分比加拿大4.826.70美国4.906.80英国6.348.80澳洲5.187.20日本5.59
新加坡4.976.90
师:怎样计算节省的百分比?请同学们先讨论,再用计算器计算各项的百分比。
学生分组讨论后,反馈信息,归纳计算方法。[板书:(ddc***-一般话费)一般话费=节省率]小结:
节省率越高,使用的话费越少,越节省。2、实践应用。
师:打向英国的话费节省率比广告语中的还要高,我们来帮广告公司将广告语作个小小的改动,让它更吸引顾客。(cai显示“25%”改为“28%”)
师: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太激烈了,广告公司为了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将节省率全部定为28%。那么,现在利用ddc打向各国的***各是多少,你能帮着算一算吗?
学生讨论、计算后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师板书:一般话费(1- 28%)=***]3、拓展应用(1)、计算优惠率。
师:同学们爱吃“麦当劳”吗?(展示“麦当劳”餐厅赠送的优惠券)如果让你去买,你认为买哪种更合算?
(cai显示两种不同的优惠券:a、7元的鸡翅优惠为5元,b、14.40元的汉堡包优惠为10元。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验证猜测。集体验证结论,小结方法。(2)、计算赠量前的重量。
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真是太广泛了。你瞧,方便面的广告中也用到了百分数。
(cai显示方便面袋上的广告:赠量25%,加量不加价。)师:
现在的重量是78克,你知道赠量前是多少克?学生先讨论计算方法,再分组解答。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原来的重量(1+25%)=现在的重量](3)、思考题:
小明在放学路上,拾得100元钱,在寻找失主时,小明开玩笑说:“我书包里原有100元钱,现在又拾得100元,我的财富增加了100%。”小明将钱还给失主后,小明却说,拾来100元,使我的财富达到了200元,现又还给失主100元,就是减少了50%,我还赚了50%。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三、全课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2、师:你认为今天谁学得最好?你觉得你自己学得怎么样?
本课总的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只有让数学扎根于生活这个肥沃的土壤,注意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选择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容,才是生动的最具创造性的素材,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的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和开拓意识,也才真正体现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倒数的认识六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第十课时 倒数的认识。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 一 复习。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把小数化成分数。二 新授。引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知识 倒数。板书课题 倒数的认识 倒数的意义。口算下面各题。问 上面...
六年级数学教案 圆柱的认识教案
圆柱的认识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人教义教版教材第10 1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 1 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柱的展开图。2 通过操作 观察 比较 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 推理 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3 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同学间合...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认识》
学材分析教学重点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教学难点 圆是轴对称图形学情分析学习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2 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导学策略。导练法 迁移法 例证法教学准备小黑板 投影。导学流程设计 导入 新知 巩固练习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