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

发布 2020-08-08 15:25:28 阅读 4616

本课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课是深入认识这两种例题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以往的学习中,学生一直接触的是平面图形,本课是第一次系统研究立体图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注重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课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事先让学生预习本课,按照例题三的要求尝试剪开正方体,并画出展开图,鼓励学生画得越多越好,加深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特征。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预习的成果,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课堂上,我把主要精力花在了如何根据所给图形的特征机械地判断是否能折成立体图形上,而忽视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培养。

本课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前要多让学生练习计算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这样计算6个面的面积和就水到渠成了。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学生重点讨论的问题在于如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教学过程中,学生说出了两种算法,这两种算法都各有特点,需要解决问题时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所以,不需要比较这两种算法的优劣。二、解决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这样的反思,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本课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前要多让学生练习计算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这样计算6个面的面积和就水到渠成了。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学生重点讨论的问题在于如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教学过程中,学生说出了两种算法,这两种算法都各有特点,需要解决问题时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所以,不需要比较这两种算法的优劣。二、解决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这样的反思,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本课教学体积与容积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学习是后续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同时又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本着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活动中充分感受体积与容积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容积与体积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区别体积与容积意义的不同,我用两个瓶子进行区别比较,一个瓶子里装满水,一个瓶子里装了一些水,让学生说说哪个瓶子里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

本课教学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本课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重视直观教学。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体积观念。另外,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中,采用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我先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例等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并学习1立方厘米。

然后,让学生自主认识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本课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注重实际操作,体积这个概念第一次接触,比较抽象,是平面图形上升到立体图形、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另外,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边摆边记录,小组汇报要有条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统一公式,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统一体积公式,我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出计算体积的统一公式,很顺利。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一、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不恰当,前松后紧,组织控制教学的能力还需要提高。二、课堂上,一些学生思维不够积极活跃,课上大胆交流的意识不强。这是教学时我对他们关注得还不够,应该给这些学生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

本课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在推导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我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教学中要通过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棱长是1分米,另一个棱长是10厘米,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根据体积计算公式,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对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可将之前的学习经验迁移,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推算。

本课教学练习四第15——19题。学生刚刚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及表面积公式,有的学生用起来容易混淆。我觉得学生混淆的原因在于没有理解表面积和体积两个概念,不会正确二者,所以不能正确判断是求表面积还是求体积。

第15题要先让学生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再填表完成。这里要特别注意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如何更加简便地计算它的表面积。

本课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练习第二课时,教学完成第1——7题。《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本单元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同时还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重点,需要系统复习。我在复习时,很多地方仍然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表达的机会,对学生不够信任,总怕学生不能顺着我的思路思考,扶得过度,所以就总是想方设法提示学生,这样的做法不仅禁锢了学生积极的表达欲望,还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本课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练习第二课时,教学完成第7——13题。课的开始,要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建立知识结构。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与练习课的区分。练习课通过练习重视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是针对某一课堂内容而言;而复习课除了一定量的练习以外,更要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注意知识的系统性。

当教学进入复习阶段,是把各种知识进行沟通的大好时机,一定要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避免零散。

本课教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将一个表面涂色的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2份、3份等,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在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中,发现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的规律。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有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就是对规律能心知肚明但又难以表达,尤其在探索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时,很难归纳出其中的规律。此处出现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另一方面与探索的时间欠缺也有关系,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教学时都要避免上成单纯的计算课。本课教学整数乘分数,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算理,即几个几分之几相加。例题教学时,要重点**3/10×3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联系分数的意义,即合起来共9个1/10;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分数乘法的含义改写成连加算式。

教学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另外,学生计算时还会出现不少细节性问题,如:约分要写在数字的左面、右面;计算后才约分;结果不是最简分数;分母与分子相乘,需要多寻找错误资源,及时纠正。

本课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之前五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除法计算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本课由除法过渡到乘法,重在理解算理。例题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与所提问题的关系。教学中我借助分数的意义来帮助学生理解10朵的1/2为什么用乘法的道理。

在列出算式并计算后,忘记对除法和乘法两种算法进行沟通,没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二者的内在联系。

本课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本课的学习难度较大,对于学生来说,谁是单位“1”,多数学生并没有问题,难点在于谁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一些学生直到下课仍然不理解这点。出示例题后就让学生仔细阅读“红花比黄花多1/10”,要先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两种花分别几份,多几份,再说谁是单位“1”?

谁是单位“1”的1/10?求红花比黄花多几朵就是求什么?这几个问题要让学生多在小组里说一说。

后面的“练一练”中,也要让学生学会用统一的句式来表达。

本课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例题中都有两个单位“1”,如:一张纸的1/2,单位“1”是一张纸,画斜线的1份占1/2的1/4,此时的单位“1”又变成了1/2,但是这一份同时又是整张纸的1/8。学生很难转换过来,怎样教学效果更好?

如果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应该更容易理解一些。例题5的教学与例题4不一样,这里需要学生先涂色表示,在计算。例题5的涂色这一步骤,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了两次单位“1”的不同。

本课教学完成练习六第10——15题,围绕分数乘法综合练习。第10题,个别学生忘记相关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先复习单位间的进率。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

第11题,学生计算后,规律不太容易发现,教师要提醒学生比较乘数和积的大小,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小于这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大于这个数。利用发现的规律,可以在不计算的情况下运用规律比较大小。

本课教学分数连乘的实际问题,按照教材的编排,需要学生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是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备了这方面的解题经验,理解题意是不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找出了其中的单位“1”。

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时,要能根据问题中的条件“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8∕9”、“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画出适当的线段来,教材也呈现了前半部分的线段图,这大大降低了孩子们画线段图的难度。另外,对于分数连乘的问题,个别学生往往会列分步算式,要注意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便于约分。

本课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练习时要注意给学生练习求小数的倒数,重点在于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提高,在合作中共同解决困惑。如,在教学“1的倒数及0有没有倒数的”这一环节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第1课时反思课题 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的认识 反思内容 例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结合具体的实例,按 再现实物表象 抽象立体图 探索特征 认识长 宽 高 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再现表象,激活经验。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图,说一说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全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反思。1.我们在教学时也许忽视了对文题的教学,有时一读了之,有时一节课连题目都不板书。我们教师淡化了题目,学生出现这样的状况也许就不足为奇了。2.从学生的首次作业用,还证实了我的担心,学生的基础很不牢固,学生习惯不好,尤其是上课听讲的习惯。表面的热热闹闹掩盖了学生听得不实或...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全

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反思。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已经让同学们充分预习了课文,昨天布置同学们回家把这一课的生字写23112 两个拼音,三个字,一个部首,一个音序,组两个词,其中必须有一个是文中的 今天收上来一看,有一个问题着实让我吃惊,只有4位同学能严格按照我的要求来做,字迹工整,没有错误,其余的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