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修改

发布 2020-07-31 11:23:28 阅读 8429

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

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

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

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

五、实验名称:制作风动小装置。

实验目的:能设计制作出一个风动装置,了解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

实验材料:卡纸、风车轴、高粱杆、小金属片、支架、鼓体、橡胶膜、鼓膜卡圈、鼓槌、橡皮筋、串珠、轴卡圈等。

实验步骤:1、用卡纸设计制作一个纸风车,并将风车用卡圈固定在细轴上。

2、将支架插接成型,再照图将风车轴、串珠、高粱秆穿在一起,固定在支架上,最后把两块金属片对应地插在高粱秆上。

3、把橡胶膜套在鼓体上,做成小鼓,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

4、用鼓槌缠绕橡皮筋,使鼓槌一端与鼓面相接,另一端与金属片部分相触。

5、把风车放在有风的地方,让风车转起来,使小鼓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风车的转动带动了金属片的振动,金属片的振动又带动了鼓槌的动,从而使鼓槌敲击了小鼓。

实验结论:风车的转动使小鼓发出了声音,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六、实验名称:制作电磁铁。

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

实验步骤:1、将漆包线按同一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尖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七、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索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

实验步骤:1、假设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把有固定匝数的电磁铁的导线两端与一节电。

池的两级连接起来,去吸引大头针,分别记下使用两节电池、三节电池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2、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用三节电池的两极与缠绕一定匝数的电磁铁两端连接起来,用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此时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还是用三节电池依次增加线圈的匝数,用此时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分别记下此时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3、比较实验中所记录下的数字。

实验现象:随着电池节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随着线圈匝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实验结论: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八、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件的。

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

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

实验步骤:1、把线路连接起来。

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

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

实验现象: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暗。

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九、实验名称:制作太阳炉。

实验目的:按要求会制作太阳炉,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实验材料: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步骤: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4、选用不同的材料从外面将纸盒包起来。

实验现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慢慢热起来。

实验结论:太阳炉是一种由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太阳炉可以获取很高的热能,可用来烧水、做饭等。

十、实验名称:建立太阳系模型。

实验目的:让同学们了解组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

实验材料: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实验步骤:1、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亿千米作为一个天文单位,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并记录下来。

2、用2厘米(或5厘米、10厘米都可以)代表一个天文单位,按比例换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3、以“太阳”为圆心,分别以换算后各“行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出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图,形成太阳系的模型图。

4、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模型图中各自的运行轨道上,做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十。一、实验名称:模拟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实验目的: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解释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实验材料:绳子、灯泡或手电筒、地球仪、分别写有春夏秋冬字样的卡片。

实验步骤:1、在桌上用绳子做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把台灯放在圆圈的**,模拟太阳。

2、把地球仪放在绳圈上,用橡皮泥在地球上做个记号代表自己的位置。

3、把地球仪放在“夏至”的位置上,并让地轴指向正确的方向。观察“太阳” 直射“地球”的位置。

4、按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移动地球仪,观察在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变化。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5、重复第四步,再模拟地球公转3次,试用观察到的现象解释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实验现象:在春、夏、秋、冬四个位置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

实验结论:地球公转是引起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十。二、实验名称:留住群星的美丽。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研究星空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星空的科学**能力。

实验材料:圆柱形的空纸筒、黑色纸、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

实验步骤:1、将一只空纸筒的底部剪去。

2、用黑纸另做一个圆筒盖,用胶水或橡皮筋将它固定在圆筒上。

3、到野外观察星空,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用针“记录”在黑纸盖上,用针

来回旋转使洞扩大。

4、回到房间,将一支手电筒放在纸筒中,朝向天花板,关掉室内电灯,打开手电,于是野外观察到的星座就呈现在天花板上了。

实验现象:野外看到的星星呈现在天花板上,非常美丽。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修改

一 实验名称 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 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实验材料 米粒 葵花子 橡皮虫 泡沫塑料粒 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 钳子 汤匙 镊子 起钉器。实验步骤 1 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2 记下拾取 食物 的数量。3 把拾取 食物 的数量展现给同学。4 比较这些数...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一 实验名称 建筑结构与力的关系 3.12 3.16 我的猜想 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实验器材 木棒 橡皮筋 实验过程 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 2升塑料瓶子 气球 橡胶皮膜 胶带。实验步骤 1.制作模型 瓶子去底 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 瓶嘴套入一个气球。2.对着瓶嘴的气球吹起,观察变化。3.瓶子模拟胸腔 气球模拟肺 橡皮膜模拟膈肌。气球吹起来,橡皮膜向外鼓 气球变扁,橡皮膜恢复原状。实验结论 说明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