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小学数学六年级《探索规律》教案附教学反思

发布 2020-07-29 10:39:28 阅读 6379

探索规律。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

2.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利用转化、类比的方法去探索、培养观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式的教学法。

2.根据初一学生知识储备量小、学生性格好动的特点,采用分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1.在学习中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过程:一、测试你的iq,下面每串数字都存在规律,请在空白处按照规律填上合适的数字。

18分以上,恭喜你,你的智商非常高!14~18,呵呵,你也是个聪明小子!8~14,你的智商很正常!

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数**算建立联系,关系中体现规律。

研究问题的普遍方法:先发现规律,然后利用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

二、在开心词典节目里,有一次王小丫出了这么一道题目:

作为一名参赛选手,你能按照规律写出下一行吗?

s1:两腰上的数都是1,下一行的数比上一行多一个。

s2:中间各数都写在上一行两数的中间,并且等于肩上的两个数之和。

s3:这行数是第几行,就是每一行的前两二个数相加。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2024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与秦九韶、李冶、朱世杰并称宋元四大数学家,他在我国古代数学史和数学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回忆整式乘法:(a+b)n当n =0,1,2时的结果,你能口算出(a+b)3结果吗?动笔计算,并将结果按照a的指数由高到低排列各项。

如果将(a+b)n(n为非负整数)的每一项按字母a的指数由大到小排列,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等式:

a+b)n展开后字母部分有什么规律呢?

每一项的次数跟n相同,字母a的指数依次递减,字母b的指数依次递增。

你能根据上表写出(a+b)4,(a+b)5的结果吗?

a+b)4= ;a+b)5= 。

三、生活中的数学:

小明的爸爸去参加同学会,见面后跟同学握手问好,爸爸说:“聚会共20人,我们互相握手,两个人不重复握手,你知道我们总共握了多少次手?”聪明的同学,你能帮小明解答这个问题吗?

请四位同学来模拟握手过程,其他同学分组记录四位同学的握手次数计总握手次数。然后思考结果差异的原因,发现规律。

四、小结: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数学有什么新的认识?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时候?

探索规律”问题蕴涵着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方法,是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个好素材。鉴于上学期学生已经有了找规律的经验,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分了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的“智力测验”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数字规律中发现这些数字都是通过“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建立联系的。同时向同学们传达了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即:先发现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第二环节的“杨辉三角”是数学史上很著名的体现数字规律的篇章,通过寻找杨辉三角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去观察,大脑去思考、归纳,然后利用发现的规律续写杨辉三角。接下来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杨辉三角的悠久历史,使同学们为我们民族的数学发展感到自豪,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这么著名的杨辉三角究竟有什么用途呢?

这时我将它与我们最近学习的多项式乘法联系起来,引导同学们观察(a+b)n[n是正整数]的展开式,按照a的指数依次降低的顺序排列之后,将各项的系数拿出来排列成表,发现恰好是杨辉三角,同时还发现各项中字母指数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多项式的乘法,感受更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运用杨辉三角来简化多项式(a+b)n[n是正整数]的运算。

第三环节是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数学是有用的。不管哪种类型的问题,都要归结到代数式上,准确找到合适的代数式表达规律正是学生感到难的地方。我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游戏的方式来请他们亲自参与,先从小的数字开始,发现矛盾,思考产生矛盾的原因,从而理解其中的规律,然后利用发现的规律去解答数字较大时的问题。

三个环节的设计囊括了智力测试、历史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从智力和情感上照顾到学生的发展。这节课是我们数学组群策群力,三研三上的一节课,每上完一次课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从环节的过渡到与学生的肢体语言沟通,很多细节都进行了多次的研讨。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探索规律的认识比较清楚,知道运用方法进行解答,但是我觉得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宜再充足些,学生发现规律的敏锐度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附送:2019-2024年小学数学六年级《整理和复习: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3页。(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准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和方法,用比例的方法正确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一题多解、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间接设未知数解答比例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多**课件、学生习题卡。

课时:共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成正、反比例的量。

1、成正比例的量。

2、成反比例的量。

3、字母表达式。

二、复习判断成比例的两种量的一般方法。

1、标准或方法:看两种量在变化的过程中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

2、运用实际数量关系巩固判断方法。

a.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b.一条路,已修的和未修的。

c.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d.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e.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f.订阅《人民**》的份数和所需钱数。

三、明确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一)复习例题部分(板书前两道题,让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引出做题思路及过程)

正)练习1:某工厂八月份计划造一批机床,开工8天就造了56台,照这样速度到月底可生产多少台?

a、思考过程:判断题中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方法。

1、每天生产的台数一定,成正比例。什么量是不变的?

2、决定用正比例方法做。

b、解题过程。

解:设到月底可生产x台。

x=217答:照这样速度月底可生产217台。

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17(台)

答:照这样速度月底可生产217台。

反)练习2:一批纸张,钉成20页一本的练习本,能钉600本。如果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能钉多少本?

a、判断题中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1、纸张总页数一定,成反比例。什么量是不变的?

2、决定用反比例的方法做。

b、解题过程:

解:设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可钉x本。

24x=20×600

x=500

答:如果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可钉500本。

用数学方法解题:

500(本)

答:如果钉成24页一本的练习本可钉500本。

二)总结: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过程:找出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解题过程:

a、设未知数x(写上计量单位);

b、列出比例式(方程式);

c、解比例(解方程);

d、检验、写答案。

四、巩固练习(在练习卡上完成)——师生互动交流。

正)练习3:火车3小时行135千米,用同样的速度5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反)练习4: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10页,多少天可以读完?

五、拓展提高,练习解答复杂的比例应用题。

一)出示例题,指导分析。

师引导学生审题,得出解题思路,再做在题卡上。

反)练习5: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多少天可以读完?

解:设x天读完。

6+4)x=6×30

10x=6×30

x=18 答:18天可以读完。

用数学方法解题:学生交流。

反)练习6:在第1题的基础上,改变问题:李涛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30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提前几天读完?

对应关系解:设如果每天多读4页,x天读完。

6+4)x=6×30

10x=6×30

x=18 30-18=12(天)

答:提前12天读完。

※也可以选择将未知数直接设出来的方法。

解:设如果每天多读4页,提前x天读完。

6+4)(30-x)=6×30

300-10x=6×30

10x=120

六年级数学探索规律教案

3.5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 在对日历的 的活动中,学习如何用字母代替数,学习如何用代数式表示规律,反映日历中数与数之间变化的奥秘,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2 通过观察日历,发现日历中横列 竖列的三个数以及3 3方框里九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对不同月份是否也成立等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 验证。在这一...

六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探索规律 教学设计。执教 龙岭学校黄庆喜。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87 89页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探索数与数之间的规律。2 探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3 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数与数之间 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南留营小学豆小凤。1教学目标。能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能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会用恰当的方式刻画所发现的规律。教学难点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教具学具。课件,小棒,计算器。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