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山中访友》课后答题

发布 2020-07-28 00:05:28 阅读 9973

第一单元主题:感受自然。

1、山中访友。

一、主要内容:本文讲了作“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

二、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的一切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课文内容:

1、本文作者是李汉荣。

2、作者采用比喻 、 拟人 、 排比等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表达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情感 。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是反问句,强调山中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4、第五自然段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四.课后习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2)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目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这是比喻句。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 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是拟人句。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五、理解句子意思。

1、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奇妙境界。

3、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是一组排比句。 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

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还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4、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用心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六、近义词。

雄浑——浑厚恩泽——恩惠。

吟诵——吟咏蕴含——包含。

七、反义词。

蕴含——暴露精致——粗糙。

短暂——长久陡峭——平坦。

八、解词。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别有深意——另有一种深刻的含义。

九、正音。泡沫聚散( )扎进( )血液( )旋转( )唱和(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说课稿《山中访友》

说教材 山中访友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册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短文。是一篇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 山中访友 给人的感觉似乎是...

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 教学设计。一 导入新课。寒来暑往,四季更替 我们已经欣赏了朱自清笔下春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感受到了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的温晴,今天只要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走进山林,走进山涧跟李汉荣到山中访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板书 山中访友 二 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一遍。解决生...

人教版六年级《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 山中访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掌握8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2 感受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运用比喻 拟人 排比 联想等修辞手法表达感情。教学准备 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 或用小黑板抄课文重点句子123,抄生字词 录音机和课文录音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