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弈》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7-25 18:56:28 阅读 1825

《学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第25课)

设计理念: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语文素养很有好处。《学弈》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文章不仅思想内容好,而且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教学本文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及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照注释,先读懂课文,再仔细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能连贯地说出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对照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联系生活,感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三意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

1.激趣。师: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人写的文章《学弈》,它和我们现在学的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一般都当的字讲,如希望之星、惊弓之鸟等,但在古文中,它却有多种意思。

《学弈》这篇课文里,之字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意思,大家一会儿读的时候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

2.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3.解题。弈字是什么意思,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看注释)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简单地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和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反复朗读,读通全文。

1.初读激趣。同学们,文言文无论是阅读还是理解都比白话文难得多,今天,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能自己把课文读通,那他一定是学习文言文的高手。

2.学生练习读,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3.教师范读。

师:读古文讲究断句,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意作停顿,或按停顿在书上加圈点,叫做断句。我们读的《学弈》,是加标点的,读时应作适当停顿。

句子中一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因诵读的需要。

要拖长声。听教师范读,动笔在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的地方画一条斜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学生练习朗读。(可自由读,互相读等)六年级语文教案。

三、自主研读、合作**,读懂课文。

1.自读自悟,揣摩句意。

师:文言文不仅在朗读上与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就是在理解上也较白话文困难。谁能在老师不讲的情况下,对照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试试看,先结合注释把每句话的意思读出来,再连起来说整篇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讨论。

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学生在小组中先交流自己通过自学读懂了哪些句子,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突破难点。教师围绕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

(1)弈秋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导理解通国之善弈者也,者:的人如:

作者做文章的人,读者读文章的人,胜利者获得胜利的人。

2)两个学生是如何学习下棋的?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引导理解: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现三个之字,前两个之字都是指弈秋说的话,后一个指的是天鹅。

3)这两个学生学习的态度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又如何呢?引导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意思是:这第二个人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学习成绩不如第一个人好。重点引导理解句中两个之字都是指第一个人。

4)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理解文末的一问一答: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非然:不是这样的。

4.试着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读懂每一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本环节教学,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采用点拨的方式,引导独立思考,突破难点。

学生在理解重点句的基础上,理解全文,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四、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

1.师:两人在一起学习下棋,结果却不一样,不是因为智力的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呢?假如我们召开一个学弈经验总结会,在会上师徒三人会说些什么?作为嘉宾,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吗?

2.创设孟子讲学的情境,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演故事。【设计意图: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能从古文中明白某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学弈经验总结会和孟子讲学两个情。

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由体验到加深理解。所创设的前一个情境意在明理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后一个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故事,背诵课文,而且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从故事中悟出道理。

达到教学目标。】五、总结学法,课外延伸。

1.说一说你是怎样学懂这篇课文的?2.评议谁是学习文言文的高手。

3.课外拓展,出示几则文言文,供学生选择阅读。

设计意图: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和课外延伸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和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增加阅读,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弈》教学实录

学弈 教学实录1 六年级语文教案。一 谈话导入课题。师 文言文像一艘船,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它言简意赅,不但记录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文言文两则中的一则 学弈 学弈 选自 孟子告子 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故事...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7 16《学弈》语文A版

学弈。教学目标 1 教养 1 学会 俱 矣 曰 三个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2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教育 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3 发展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2 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学弈》教学设计

精品资源欢迎 六年级语文上册 学弈 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 学弈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 练习朗读。熟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1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学弈 2 读课题,解题。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