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教材稿定 定 1

发布 2020-07-22 16:34:28 阅读 1753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下面我新课标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如何处理这些教材三个方面进行教材研说。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

“数与代数”领域。

第一单元:负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第三单元:比例。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通过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空间与图形”领域。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教学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四单元:统计。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会从统计图表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会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简单判断或**。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主要是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地分析、判断或**,但如果对统计图表不进行认真分析,可能会得到不正确的信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或判断。

因此我们应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以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判断的正确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数学广角。这部分内容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理解这一原理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此原理加以解决。

圆柱和圆锥以及比例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课程标准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会用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2)能力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建议。

下面我就第二单元说说我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对于圆柱的认识这一部分:

首先从生活中的圆柱实物或模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个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然后通过观察交流,抽象圆柱的特征。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演示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即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发现他们的特征;之后安排这样一个有趣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绕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并通过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让学生快速转动长方形纸片活动,只要求学生操作、感知,不必做更深入的讲解。

本节课的难点应放在例2,即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指导展开圆柱侧面的方法,理解侧面展开后的形状。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再一次沟通从立体图形再到平面图形的转换。

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先让学生摸一摸圆柱形实物,圆柱侧面在**,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2)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剪开侧面,再展开,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准备的圆柱体各不相同,在剪开的过程中并不是千篇一律,故可能会出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是平行四边形,对于这些操作结果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剪的,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最后再让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出: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最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样学生通过在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空间观念。

2、圆柱的表面积这一部分主要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因为学生已有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经验,知道表面积是物体各个面的面积总和。所以对于圆柱表面积的理解并不困难。

教学时可让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标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以便于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位置对应起来,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圆柱的体积这一部分可采用转化策略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可让学生首先从回顾旧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入手,引出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并提出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接着通过教具演示图说明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一定不要忽略操作与直观演示,也可借助多**。

然后引导观察和推理,得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s,高就是圆柱的高h,并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sh

4、圆锥包括圆锥的认识和体积两部分内容。

1).圆锥的认识内容主要包括: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其编排与圆柱的认识类似,教学中可参考圆柱的教学,这部分可放手学生自己**发现总结。

在本节课中圆锥高的认识是教学难点,教学时可联系圆柱的高进行:“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那么圆锥的高指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说法“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和“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辩论、交流,准确认识圆锥的高,并区分高和母线(母线的名称不要给学生介绍)。为进一步认识圆锥的高,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或利用课件介绍测量圆锥高的方法。做转动三角形纸片活动时,可先让学生猜测:

“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你们知道绕一个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认识圆锥后,可以将圆锥和圆柱从组成和特征角度进行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特征的整体的认识。

2)圆锥的体积中重点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可按“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导出公式”四步进行。首先提出“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让学生讨论,讨论结果是:

可以用排水法,但这种方法太麻烦。从而产生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动机。再让学生联想、猜测。

回想会计算哪些图形的体积,思考圆锥的体积和哪种图形的体积有关?从而将圆锥和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接着进行实验**。

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通过圆柱圆锥相互倒水或沙子的实验,**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最后导出公式。通过试验学生发现:

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由此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sh。

5、对于整理和复习可采取再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回顾、总结图形的特征及计算方法。结合学生的薄弱知识和考纲,分析历届毕业题,确定整个学段总复习的重点,先引导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最后让学生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对于易混淆的的知识做一定的对比练习,加以区别。做大量的习题复习巩固,讲解典型例题,总结方法,讲练结合,通过做题了解做题方法,熟练掌握并会运用知识。

悉心钻研教材领悟教材内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教材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国海中心小学栾雅荣。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团瓢庄乡的教师栾雅荣。我今天就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进行解读。我说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 解读课标要求,二 教材内容分析,三 教学建议与评价。一 解读课标要求,我将从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和本册目标三个...

六年级下册说教材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说。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研说的题目是 悉心研读,享受课堂 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六年级数学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的内容,全册教材分为新授和复习两大知识版块,在这里,我仅对新授知识版块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研说的流程是 课程目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说教材稿

李新功。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说教材稿。一 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对本学段本册教材的目标要求为 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 了解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发展学生测量 识图 作图技能 经历收集 整理 描述 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数据的处理技能。数学思考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