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欢迎**。
——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这题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计算圆锥体的体积的内容。
此例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计算中学会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1、案例研究的起因。
对这个案例研究的起因是我看了这样一篇关于以上内容课堂实录的文章。文中的教者以实际操作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后,在讲解其应用时,以小黑板出示课本中的例题,再由学2、课堂教学基本过程。
上课之时,我在讲台上放了重量不等的用塑料袋装好的泥沙以及秤子、报纸等。在公式推导出来之后,由各个学习小组上台领取了编了袋号的泥沙和报纸(报纸是垫泥沙用的),当每个小组领取到了各自的沙包时,同时激起了他们学习的欲望,都想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于是我在他们疑惑之时,提出了“你可以把这些泥沙堆成我们已学过的哪种形体?”“如何计算这些形体的体积?
”“如何计算这些形体的重量?”这些问题使学生产生亲自操作的愿望。
搭建平台。下面是我对此案例所思考的几个问题:
学习好资料欢迎**。
1、对课本例题一成不变、照搬讲解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吗?
2、学生在“三次活动”中表现如何,他们的思维如何发展?三、案例分析、反思。
对案例的分析、反思并不是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希望为教师提供多方面观察和思考的角度,引发进一步的讨论,为促进教师合理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1、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常看到的是教学服从于教材,教材怎么编写,教师就怎么上课,常常只为获得结论而设计教学过程,忽视了结论被发现和认识的过程对学生的教育价值。而本案例,我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处理,设计了一“泥沙”代替“小麦”而进行教学的方法,材料易取且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和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案例分析。一 案例描述。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5米,高是1.5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这题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关圆锥体体积计算的内容。此例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计算中学会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另有一定的拓展...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案例分析。一 案例描述。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这题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计算圆锥体的体积的内容。此例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计算中学会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1 案例研究的起...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案例分析。一 案例描述。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这题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计算圆锥体的体积的内容。此例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计算中学会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1 案例研究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