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四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发布 2020-06-01 20:22:28 阅读 6609

四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1, 小数。

课本4页例题1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一百分之一,一百分之一也可以写成0.01,读作零点零一。2份是正方形的以百分之二,也可以写成0.

02,读作零点零二。同理67份是正方形的一百分之六十七,也可以写成0.67,读作零点六七,像0.

01,0.02,0.67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课本5页例题2,完成练习。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也可以写作0.1,0.01,0.001…….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在认识6页的小数数位顺序表,学会怎么拆分一个小数。

课堂练习7页1,4,6

2 小数的性质。

例题3 用图形表示0.50和0.5,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0.50里面有50个0.01,0.5里面有5个0.1,0.50和0.5同样多。

说明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课堂练习 14页1

3 比较小数的大小。

课本例题4 比较那种商品便宜,先看平鱼**的整数部分是8而鲜海虾的整数部分是15,8比15小,所以平鱼比较便宜。

玉米的价钱是0.35元每斤,冬瓜是0.29元每斤,又怎么比较大小呢,他们两个的整数部分都是0,那就看十分位,3比2大,所以冬瓜要便宜一些。

总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就大,十分位相同,再看百分位,以此类推…….

课堂练习 14页2,3,4

4 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课本例题5 发现并总结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那么向左移动又会有什么规律呢?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那么反过来就是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需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

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需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

课堂练习19页1,3,4

5 小数的近似数。

1)教师谈话: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出示例6: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使学生明确:2.953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千分位,千分位不满5,就舍去,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满5,向十分位进1,求得近似数3.0. 2.953保留整数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满5,向前一位进一得到3.

分组讨论:保留一位小数3.0十分位上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虽然这个数位上是0,但他也表示的是十分位上的数字,这样更加精确。

教师总结说明: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例题7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观察千位上的数,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操作,然后省略万位后面的数,再加上单位万。

还有的题目,是要你直接改写成以万作为单位,那就只需要在万位后面打上小数点,然后在数的后面写上万字就可以了。

课堂练习27页1,3

家庭作业27页2,4,5

第二课时。课本例题1 童话故事书6.62元,科学家的故事书2.75元,买着两本书要用多少元?童话故事比科学家的故事贵多少元?

一共肯定是把他们两个加起来 6.62+2.75=9.37(元)

贵多少钱即 6.62-2.75=3.87(元)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强调:得数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但计算(元)为单位的钱数时,得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也可保留。

40页例题二,学习小数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计算方法,同样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不够的位数可以再那个数位上添0,也可以把他当做0来计算,计算方法跟整数计算方法相同,最后在得数上点上小数点。

一个整数与小数相加减也是一样,相同数位对齐,其他数位上添0进行计算。

课堂练习43页1,2

例题3 四一班在演讲比赛中取得第一名,其中三位参赛者的分数分别为9.62,9.47,9.38,问总分是多少?

给学生介绍三种计算方法,重点介绍一下简便方法,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练习47页48页的试一试。

家庭作业p51 2,4 p49 2

3相遇问题。

教师板书题目:“张华每分钟走60米,他3分钟走多少米?”

教师板书算式:

60×3 = 180(米)

教师:“解答这道题时,我们用到哪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在算式下面板书:

速度×时间 = 路程。

教师:“像这样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应用题,通常叫做‘行程问题’。”板书课题:

行程问题)“在这道题里,运行的物体有几个?”(一个)“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物体运行的行程问题。”

出示题目亮亮和芳芳早上7时分别从家同时出发步行上学,7时20分同时到达学校。亮亮平均每分钟走50米,芳芳平均每分钟走40米。亮亮家到芳芳家的路程是多少米?

教师:“在这道题中运行的人有几个?他们是怎样运行的?大家注意他们两个之间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怎么样了?”

这就叫做‘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也叫做‘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或者‘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大家可以看到他们每走一分,他们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一段。

缩短的这一段,就是他们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最后他们碰到一起,就叫做‘相遇’。”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0,也就是说相遇了。

这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恰好是亮亮家到芳芳家的路程。

教师:“由此可知,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最后相遇。他们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这两地之间的路程。”

教师板书第一种解法:

=180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1800米。

教师板书第二种解法:

= 180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1800米。

教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种解法有没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思路:

“第一种解法是先分别求出每个人所走的路程,再加起来。而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我们叫它‘速度和’,再乘以两人同时走的时间——20分。”

那么如果知道路程求相遇时间又该怎么算呢?我们知道时间=路程÷速度,所以在这里求相遇时间就是路程除以两人的速度和。

课堂练习p58 1 2

第三课时。例题2 第五次铁路大提速后,z517次客车13:11从北京西站开出,15:

51到达石家庄;z518次客车14:23从石家庄开出,17:10达到北京西站。

这两列客车什么时间相遇?

师:z517次客车从北京西站开出, z518次客车从石家庄开出一定会怎么样?师:用上题方法不能够解答此题了,我们来学习新的解答方法。

师:两车一定会在某一时刻相遇,大约会在几点几分相遇呢?

学生解决此问题较困难,教师提出看书)

怎样解决,教材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方法。**法:

这样的小方格纸叫做坐标纸,用来画图的。

看书自学58页例2,你看到了什么?怎样理解?

看后提问质疑。

横坐标表示什么?纵坐标表示什么?

横坐标上每个小格表示什么? 从上到下的箭头表示什么?

从下到上的箭头表示什么? 焦点表示什么?

什么时间相遇?怎样看?

每一个大格表示1小时, 10个小格是一个大格

横坐标每一个小格表示6分钟

上端表示北京西站出发列车的时间, 下另一端表示石家庄……

两条线的交点大约为相遇时间,大约15:07 15:08

4.通过坐标纸解题应分为几步?

找出北京西站发出的车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连线

找出石家庄站发出的车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连线

交点就是它们的相遇时间

用坐标纸解题应注意什么?

估点要准确

苗点要细些

结果要看准确

练习课本60页6题。

课本例题三。

一、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谈话: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我们来研究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植树问题。(板题)春季是植树的最佳季节,我们学校想借此机会在跑道的一侧种树。

(出示课件: 这条跑道长20米,学校计划在跑道的一侧种树,要求每隔2米种一棵。)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校长,准备怎样种植?买多少棵树苗?(只让学生思考,不作答)

请同学们用一条线段表示这条跑道,在题纸上画出植树示意图或线段图,并算出需要多少棵树苗,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展示植树方案(说说怎样植树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种植树方案。

(1)20÷2+1=11(棵)

(2)20÷2=10(棵)

(3)20÷2-1=9(棵)

师:一道问题,出现了三种设计方案,一种需要9棵树苗,一种需要10棵,一种需要11棵。下面我们逐一研究。

二、提问质疑,发现规律。

1.研究两端都种。

(1)**质疑。

如课本61页(2)题。

20÷2+1=11(棵)

请生质疑:看一看,想一想,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理解20÷2求出的是什么?(段数)

生:20米的跑道,每隔2米种一棵,2米就是一段,20里面有10个2就是10段。

追问:求出的是10段,为何种了11棵?

伴随学生讲解,教师课件演示。突出起点种了一棵所以种的棵树是段数+1

只有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棵数=段数+1

2.研究只种一端。

(1)自主**“起点不种末端种”的段数与棵树的关系。

出示课件:20÷2=10(棵)

师:同样是10段,你怎么种了10棵?

开头没种。从跑道的起点开始量,第一个2米的末端种了第一棵,第2个2米的末端种了第2棵,第3个……,以此类推,第10个2米的末端种了第10棵。

师:你发现段数和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棵数=段数。

师:什么情况下,棵数=段数?

(2)发现:“起点种末端不种”的段数与棵树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生物之间北京课改版

生物之间 教案。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能分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并能画出简单的食物链。2 通过查阅资料 方案设计等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和书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帮助学生建...

北京课改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石膏浮雕教案

石膏浮雕。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艺术文化,了解浮雕艺术形式 特点及美感。能力目标 学习石膏浮雕的制作方法,用石膏设计制作一块以十二生肖为题材的浮雕作品。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情感,感受浮雕这一艺术形式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龙北京课改版

龙 教学设计。一 设计理念 1 激发学生的 意识,充分利用工具书自学理解。2 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对整首诗的理解。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 了解有关龙的传说,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与龙的传说有紧密联系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 思想教育 心理品质 习惯养成 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