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备课

发布 2020-05-28 17:15:28 阅读 5455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课标要求

知识技能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认识圆柱、圆锥,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3.了解圆柱、圆锥的体积及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其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利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能从统计图中准确的提取统计信息,综合运用统计知识。

6.对小学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数学思考:

1.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用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自如的运用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

3.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1.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积极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有关,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3.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原意对数学问题进行**。

二、全册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册教学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全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五、全册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1. 负数3课时

2.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3. 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4.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5.数学广角(3课时)

6.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7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4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2课时左右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第一单元《负数》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特点:

1.选取的素材具有典型意义。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学生对正、负数比较陌生,但是对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常常在电视的天气预报中见到。基于学生具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教材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融陌生的知识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之中,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编排教学内容。

借助温度计和海拔高度示意图认识正、负数,既直观形象,又具有典型性。由用正、负数表示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正、负数,然后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归纳概括出意义。这样,在知识的编排与呈现上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展性目标:

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的数学衔接。为进一步学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负数的意义。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认识负数

主备人: 王凌云李守文时间:2013.2.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p2—p3例1 、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负数的意义。

2.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引入正、负数。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4.进一步认识“0”。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备课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 课标要求 知识技能 1 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 认识圆柱 圆锥,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3 了解圆柱 圆锥的体积及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4 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其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会利用比例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 比例。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了比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比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 物理 化学等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负数 单元备课 时间 2011年2月16日。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负数的认识 负数大小的比较以及运用负数解决简单问题等。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只是对负数的初步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对代数知识的一次飞跃。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编排时从温度引入,再借助一些具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