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认识折线统计图,会看单式或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11.进一步加深对全册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教学安排共计55课时。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课时安排: 8课时。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
课时目标: 1.初步理解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章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掌握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第2课时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目标: 1.理解的倍数特征,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的倍数;
2.掌握奇数、偶数的意义,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第3课时 3的倍数特征。
课时目标: 掌握3的倍数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第4课时的倍数特征(整理与复习)
第5课时质数和合数。
课时目标: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第6课时数的奇偶性。
课时目标: 在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第7课时练习课。
第8课时单元总复习。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有关概念以及数的奇偶性的有关知识,并行程知识网络;
2.提高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课时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棱长只和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棱长之和。
第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时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联系生活实际,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5课时练习课。
第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课时目标: 1.感知物体的体积,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8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时目标: 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的改写;理解相邻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过程,进而理解推导的方法。
第9课时练习课。
第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课时目标: 1.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理解容积与体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掌握物体的容积的计算,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
第12课时: 单元总复习整理。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内在联系,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像能力。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 16课时。
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课时目标: 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课时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进一步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
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课时目标: 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第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
课时目标: 1.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2.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第6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时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学会运用分数基本性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7课时最大公因数。
课时目标: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意义;
2.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第8课时解决问题。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9课时约分。
课时目标: 1.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
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约分。
第10课时最小公倍数。
课时目标: 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
2.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第11课时解决问题。
课时目标: 能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12课时: 通分。
课时目标: 1.认识和理解通分的含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2.掌握运用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第13课时练习课。
第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课时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16课时单元总复习。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
课时目标: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第2课时组合图形的运动。
课时目标: 加深对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理解。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时安排: 7课时。
第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时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2.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会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第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时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半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2.能正确地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混合预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解决与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7课时单元总复习。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折线统计图(一)
课时目标: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第2课时折线统计图(二)
课时目标: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找次品。
课时目标: 理解并掌握找次品这类问题及其基本的解决问题手段和方法。
第2课时单元总复习。
第九单元总复习。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
课时目标: 1.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的倍数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2课时分数的性质和意义。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两与表示两个量关系的不同;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相关知识。
第3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时目标: 1.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会灵活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与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掌握对称的知识,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的认识;
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并能恰当地适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第5课时观察物体与统计。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例题图形的形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8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
2 教材情况分析。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分七章 平移与旋转 函数 四边形 分式方程 命题与证明 一 一次函数 数据的代表值与离散程度。教科书不仅包括现有的一些数学成果,还包括这些成果的形成过程,体现着如何从实际到数学,如何在数学范畴内进一步抽象化和模型化,体现着数学思考是如何被运用和如何发挥作用...
五年级数学计划下
宿豫区新庄中心学校 小学部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 1 制定人 王荣昌。2019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一 班级情况分析。五 1 班共有学生43名,期中男生名,女生名,有一个新转入的学生。由于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学生在家上网课,大部分学生学得不透彻,不系统。只能是一知半解。学生自觉性高的,学得还可...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下
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 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 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 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一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共有60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7人。从总体情况来看,我班学生有良好的学习风气,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