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
一、二、三章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好必须的准备。
本节教材位居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的理解。认知率达100%。
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2、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3、情意修炼与开导:(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合联系。
投入率达95%
4、观念确认与引导:(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可引导学生多看立体的地球仪,则能克服这种平面图形与立体实物间的转换障碍。
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应加强培养学生在读图时能从图形的局部延伸到整体,或从整体图形回到局部的能力。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课件、地球仪、挂图;
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
一)地球?水球?
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1)、录相:**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
2)、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宇航员杨利伟是在校生崇拜的楷模,同学们熟悉他的事迹并引以为豪,通过**他进入太空的录相,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2、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2:读图对比:“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
地球仪与地图是教学资源,也是学***。利用学***进行学习,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优质高校的教学资源,营造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 自主阅读,举例说明。
学生阅读完课本中的“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这段文字,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历史、语文等知识,结合各人课外自学的知识,列举与本阅读材料有关的事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合作学习,理解概念
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课本上“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列表,学生补充概念。
2、运用概念,辩认图形。
学生活动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检查学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的情况。
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
古人云:学以致用,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3、 东、西半球图”,了解大洲、大洋的名称。
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亚洲、欧洲、大洋州、非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2)、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州大部分在南半球。
3)、读“东、西半球图”找出四大洋的名称与位置,并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上的位置与大小,给予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4、 比一比、认一认,看谁能准确、快速地说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简易地图上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相对位置与面积的大小。
大洲、大洋海陆分布图。
5、 板图教学:读“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和“东、西半球图”,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南、北美分界线。
教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产生新的问题,优化教学情景,如抢答、辩论等,促使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产生新的教学情境场,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兴趣,为学生下节课迁移知识与情景做好准备。)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地球?水球?
二)、世界海陆分布。
1、 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 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 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2、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3、 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选择题。1、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有。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所以南半球被称为“水半球”
b、世界海洋面积71%,且被陆地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几个洋面。
c、被三大洋环抱的大洲是大洋州。
d、按东西半球分,陆地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2、 下面大洋中被五个大洲环抱的大洋组合是。
a、太平洋、印度洋。
b、大西洋、北冰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大西洋、印度洋。
3、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与,跨纬度最多的大洲组合是。
a、亚洲、非洲。
b、北美洲、亚洲。
c、南极洲、亚洲。
d、南美洲、欧洲。
**活动 1、周末到书店看相关书籍,有经济能力的可购买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地理书籍,并学会整理与己有关的资料。
2、整理有关的资料后,下结课在全班展开讨论与交流,彼此互补短长、相得益彰。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学习和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带的分布规律。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
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精神的培养。
二、障碍与生成关注。
学生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带的分布规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认识不多,教者应通过引导或多**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
(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
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 看教材图2.10——图2.12 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
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认识科学成果的形成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科学**的结果,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四)、看图释文形成概念。
学生活动3:看图2.19——图2.24 说出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山系及火山、**带的分布规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师进一步引导,深化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情境场。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形成个体意境场,这为下面的**活动创设了因人而宜的个体意向,形成了个体意向场。)
四、笔记与板书提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不变的(错误)
1. 地壳的变动。
一、海陆的分布。
2. 海面的升降。
变化的——“沧海桑田。
3. 人类的活动。
4. 其他的原因。
二、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1、 大陆漂移——板块运动。
2、 六大板块与山系及火山、**带的分布。
五 、练习与拓展选题
单项选择题
1. 喜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能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逐步养成学习地理 探索地理的兴趣。2 知道在日常生活 经济建设 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初步形成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的观...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教案。精彩纷呈的教学内容。神采飞扬的个性空间。点石成金的课后反思。孜孜不倦的辅导纪录。2015年9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和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计划。一 基本情况。1 使用教材是经教育部2012年审定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2 七年级共有学生53人。二 教学目标。1 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及运用其它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