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

发布 2020-04-09 03:53:28 阅读 4400

第5课时。

加法。教学内容:教材p24~25。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出示数字卡片,读数(**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

3、按顺序填数:1(

4、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

二、**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在全班交流。

师引导说: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放在一块儿,左手和右手放到一起都是“合起来”的意思。(反复说几次)让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出要知道它们合起来1

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

学习加法算式。

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号“+”表示。

板书:3 + 1=4:∶

加号。等号。

怎样写加法算式呢?教师在算术本上演示规范的写法。再次强调说明:

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

加号后面的1呢?4又表示什么?学生读算式。

3、结合第24页的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的含义。

4、发散联想,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

5、出示第25页主题图。

仔细看,图中画了什么内容,说出图意,同桌互说。

根据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小松鼠怎样列算式?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2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小组交流,**多种算法,代表汇报。

对给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3和2组成5来计算的,2

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5”又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题:先看图说图意,再在全班交流,说算式,你是怎么算的?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3、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3题: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再说出得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五、作业。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结合情境图安排了**活动,意在通过**,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过程,使其在活动中获得算法,并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

加法。素质教育目标。一 知识教学点。1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2 认识 和 这两个符号,学会读加法算式。二 能力训练点。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学生视图能力。2 启发 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学会说三句话,培养说话能力。3 通过摆学具,理解加法含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三 德育渗透点。1 在讲...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

加法。素质教育目标。一 知识教学点。1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2 使学生口算得数是 的加法。3 认识 和 这两个符号,学会读加法算式。二 能力训练点。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学生视图能力。2 启发 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学会说三句话,培养说话能力。3 通过摆学具,理解加法含义,培养动手操作...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教学设计有板书

学设计有板书。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加法 是在学生学习了1 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加法的知识虽然简单,却对后面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共设四个环节,层层推进。1 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通过学生的实际演示 1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