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发布 2020-04-08 20:49:28 阅读 3662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数的含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3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用小棒数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了解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感受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初步学会几个几个地数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和技术党委“百”;积累数数、认数的学习经验,并形成相应的数感。

3、感受生活里的数及数在生活里应用;在与同学交流数数经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的组成,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

教学准备: 多**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它表示一个什么?

课件展示:再摆一根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带几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

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书小棒的方法认识更大的数。

板书:认数。

二、操作数数,认识新知。

1、认识几十几何几十。

1)初步感知几十几。

要求:请小朋友输出二十三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怎样摆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二十三根呢?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摆法。可以先摆2困是2个十,在摆3根是3个一,合起来就是二十三。

追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

指导学生说一说。

2)认识几十几和几十。

现在要摆二十四根小棒,你会摆吗?自己摆一摆,再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交流摆法。提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四 ,反过来二十四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导学生说一说。

接着继续数到二十九。

追问:二十九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摆出二十九根,再添上1根,数出是多少。(师生同时操作,数出三十)

追问:二十九添上1是多少?(板书:三十)

指出:二十九添上1是3个十,3个是三十。

让学生说一说。

引导: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四。

十九、五十九添上1呢?

2、认识一百。

1)数出一百。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几个十是几十,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你能摆出八十五吗?

要求再从八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十九。

引导:九十九再添上1根,数出多少?

强调:九十九再添上1是一百。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

追问:几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小结。三、练习巩固、加深认识。

1、做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面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交流结果。2、做想想做做2

5根5根地数,一共有多少根?

3、做想想做做3

从七十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

再2个2个或5个5个地数。

4、做想想做做4

先看图,再交流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1、 做想想做做5

要求:每数10颗圈一圈,数数一共有多少颗。

交流结果。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识了哪些数?

教学反思。写数、读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

教学目标:1、认识百以内的数位顺序,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读出100以内的数,能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了解100以内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2、在认识数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方法,认识计数单位“百”;在主动探索和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中积累写数、读数的经验;初步学会估计、体会数的多与少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3、在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尝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和数的读写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读写原理。

教学准备:多**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 复习操作、引入新课。

1、 谈话:上节课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现在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

三十二十三四十六。

提问:10 个十是多少。

2、 揭题:这节课就学习100以内的写数和读数。

二、 操作尝试,学习新知。

1、 认识数位。

和20 以内的数一样,除了可以用小棒百出这些数,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这些数。

出示计数器,复习数位。

说明:个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是1个十,所以前一位是十位。

十位上满10怎样拨?再向前一位进1,这一位上的1颗表示一百,那么这一位就叫“百位”。

从右边起,数位式怎样排列的?

指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数数时,个位满10就要向十位进1,是一个十;十位满十就要向百位进1,是1个百。

2,探索、尝试写数和读数。

现在我们认识了这里的数位,就可以学习写数和读数。小朋友有信心自己来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并且读一读吗?

学生操作,尝试摆、拨、写。

四十、四十。

五、一百,并说说数的组成。

交流结果。指出:写几十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0;写几十几先在十位上写几表示几个十,还有几就写在个位上,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一百要在百位上写1,十位、个位都写“0”

读数时,读几十时,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的0不读;读几十几时,十位上的几读几十,个位上的几就读几,连起来读成几十几;100的百位上是1,直接读成一百,十位、个位的0都不读。

三、 练习巩固,发展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认真读题,数一数有多少个,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学生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写一写 ,读一读。

讨论:个位是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数。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吗。然后读数,从而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自己填一填,再数一数自己的思考过程,提醒学生分清73和37的区别,3.7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每数10个圈一圈,边数边估计,大约有多少个?

6、 想想做做第六题。

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猜一猜。

四、 回顾小结,引导概括。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

教学目标: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口算:

2、口答: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26页情景图。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4 +30=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3、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 =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 +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 =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 =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4、“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6、“想想做做”第5题。

1)“相邻数”是什么意思?

2)学生写数后交流。

7、“想想做做”第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板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教学反思:练习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和数位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材内容 地位 联系。本单元包括 寄往南极的信 南极来信 乡下孩子 动手试一试 等四篇课文。寄往南极的信 一课是一封书信,它格式规范,着重对学生进行文体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对书信有一种直观的 感性的认识。南极来信 着眼来信内容,对应选择回信材料,全文内容集中,充分体现回信的文体特征。乡下孩子 是一首诗...

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9.两只鸟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 蛋 取 等12个生字,会写 听 唱 等6个字。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怜惜生命,通得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

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8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 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