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一年级第三单元教参

发布 2020-04-08 21:53:28 阅读 6638

第七课做个小侦探。

1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一系列从简单到相对复杂情形的猜想活动,让学生知道要根据看到的事实,像侦探一样进行猜想,并且学会猜想。第一个活动,观察三张**,猜一猜蒲公英飘起来、田里菜叶上的洞、狗吐舌头分别是什么原因这是对看到的一种原因进行猜想。第二个活动,观察两张**,猜想是谁破坏了蜘蛛网,雪地上的动物脚印是怎么回事,这是对可能发生的多种原因进行猜想。

第三个活动,玩碰碰球,要求是根据第一次玩看到的结果,在下面的两次活动前,先猜一猜会是什十么结果,再动手做。学生在活动中会发现,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经过验证才能知道是否正确。第四个活动,通过阅读,知道其实科不学家在科学研究中也会进行猜想,如针对恐龙灭绝的事实,作出各种猜想,并且不断地进行研究。

选取恐龙的事例,是因为学生对这样的话题比较感兴趣。

2。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针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猜想,体会到猜想与事实不是一回事。●在玩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猜想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思考活动。

3。重点与难点重点:

依据观察到事实,作出猜想。难点: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

4。教数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五球碰碰球(碰碰球又名牛顿摆、能量守恒摆球)。

活动一:设计意图:猜想蒲公英●出示三幅贴近儿童生活、发生原因单一的**,让学飘起来、田生进行猜想,既作为新课导入,也为后续的猜想活动打下里菜叶上的基础。

洞、狗吐舌教学建议:的原因●让学生猜想要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让学生作答,可停几秒再让学生发言。同时,不要做过多的启发和指导,最多只能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不要看完三幅**,再让学生一一猜想原因。比较适合的方法是看一幅图,就说这幅图上有什十么,猜为什么会这样,逐一进行。活动二:

猜设计意图:想谁破坏了●针对破损的蜘蛛网进行猜想,是让学生能够对比较明显蜘蛛网的事实,猜想多种可能的原因,并为下一个猜想活动做好铺垫。教学建议: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给这幅**赋予一定的情境,编一个小故事来带出画面。●猜想要调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并与事实建立联系,否则就成了乱猜。因此,在引导学生作出猜想时,要适时地追问:

你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要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注意事项●猜想没有对错,所以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猜想。

活动三设计意图:猜想雪地里●雪地脚印的**与破蜘蛛网的**相比,信息量较大,发生了什么涉及不同脚印的形状、大小、步幅、位置等诸多差异,目事的在于让学生不仅能针钅对像破蜘蛛网这样明显的事实来猜想多种原因,还能在弄清事实关系的基础上猜想多种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建议:●为了便于学生作出合理猜想,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脚印的大小、形状、步幅、位置,然后让学生思考脚印可能是什么动物留下的,为什么脚印的距离会变化,最后让学生猜想发生了什么事。●在引导学生作出猜想时,仍然需要适时追问:

你这样猜的理由是什么?促进学生形成有依据地进行猜想的习惯。注意事项:

●如果觉得学生的猜想比较离谱,也不要轻易否定,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分为三步,层层递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活动,体会到猜想不一定正确,猜想需要验证。

第一步,猜想并验证松开一个球的现象,为第二步做好准备。在第二步中,学生猜想的依据是第一步验证猜想的结果。在第三步中,由于拉起的小球数量比停止的小球多,学生难以用上两步的验证结果来作为猜想的有力依据,所以会有多种猜想,但验证的结果是唯一的。

所以,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了验证教学建议●掌握好此处三个步骤的节奏,第一步按正常节奏进行,猜想后进行验证;第二步以第一步为基础,对学生而言,悬念不大,节奏可以快一些;学生在进行到第三步时遇到了难题,即被撞的只有两个球,这时要放慢节奏,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验证。●为保障每次验证的效果,一定要让小球都停止后再进行操作,切不可操之过急。注意事项●由于器材的精确性不足,每次验证实验的现象都不可能保持很长时间,所以,不能长时间地让学生看那一次的验证现象●只能选用五球的碰碰球,千万不能选用六球的碰碰球,否则就达不到活动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知道科学家也在进行猜想和验证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建议●恐龙是学生比较关注的动物。学生对恐龙灭绝的原因也比较好奇,他们或多或少都从**上了解到一些,因此,可以结合阅读,让知道的学生都来说一说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

●教师课前应对恐龙灭绝原因的多种假说有所了解。有必要的话,可以阅读参考资料中的相关介绍。

第8课暗箱里的秘密。

1教学内容。

如果说上一课是对眼前看到的事实进行猜想,那么本课就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内部进行猜想,并引出暗箱的概念。第一个活动,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这是从感知现象入手,知道打不开的山洞就是一个暗箱。第二个活动,判断暗盒里的障碍物在什么位置,这是来具体认识一个暗箱,并通过一定的方法收集里面的信息。

这个活动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当意见不一致时认真听取同伴的意见,猜想要有理由不能瞎猜,实验要多做几次,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第三个活动,通过阅读,了解生活中有很多解暗箱的事例,人们就是通过各种工具和方法了解暗箱里的秘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既加深了学生对什么是暗箱的认识,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2教学目标。

通过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认识什么是暗箱。●通过阅读,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暗箱。●猜想暗盒里的情况,知道一些解暗箱的方法。

●在解暗箱的过程中,如果意见不一致,需要交流、磋商、重新取证。

3重点与难点重点:

猜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难点:使用多种方法,体察小球滚动旧时暗盒里的状况。

4。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暗盒。

设计时通过让学看图猜想兔子在主山中的逃跑路线,说明什么是箱、并将学生的视角焦到解暗箱上来,为下f一步学习怎样解响箱奠定基础教学建议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编一个童话故事来分绍画面,也可直接利用电子教材中”狼追兔子”的动画片,让学生边看动画片边想故事●活动手册中的另一个场景图可以用来辅助教学由一年级学生很难用语言将猜想结果表达清楚,所以让学生画出兔子在上山中的逃跑路线,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事项画兔子逃跑路线时,学生可能会画出不同的样式,只要路线符合“一分为二”的特征即可。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交代了暗箱里的物体,只让学生猜测障碍物在什么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经历一次解暗箱的实践。教学建议●本活动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动手、动耳猜测暗盒里的情况、教师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如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让小球在盒子里滚起来,动作快好还是慢好,用什么来感觉等等本活动不要求学生快速猜出障碍物的位置且意见统一,所以教师在引导时,要让学生明白,实验要多做几次;当发生争执时,要学会倾听与交流。

注意事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特别是在产生争议的时候,学生总试图打开暗盒。对此,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要求:不能打开暗盒、并在学生解暗箱的过程中给予提醒。

学生解此暗箱主要依靠听觉和触觉,要提醒全班学生尽量保持安静。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对什么是暗箱的认识,让他们了解生活中有很多“暗箱”,以及解暗箱的目的。教学建议不必只限于介绍教材中提及的三个事例,可以补充一些学生能理解的生活实例,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事例,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的关注度。

教材中介绍的第一个解暗箱事例,学生有体验,可以学生发表意见为主;第。

二、三个事例学生可能不太熟悉或完全不知道,需要教师予以解说或**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注意事项:如果有学生说探雷器是金属探测器,教师应予肯定。

第9课树叶变黄了。

1. 教学内容。

本课以前两课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树叶是怎么变黄的”这一话题,让学生经历一次初步的科学**过程。第一个活动,从关注身边的树叶变黄的现象入手,交流自己的发现。这是科学**的第一步,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活动,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教材为了降低难度,列出了银杏树叶变黄的四种可能的原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初步的猜想。第三个活动,寻找银杏树叶变黄的证据。因为猜想不一定正确,所以要有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是科学**的第二步。

寻找银杏树叶变黄的证据有三种方法,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种。当然在活动过程中要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这是科学**的第三步。在此**活动中,仍然需要学生有依据地表达想法,以促进学生思考。

2. 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能说出家乡的一些落叶树。●通过猜想与验证,知道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猜想树叶变黄的过程,并选择一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3. 重点与难点重点:

对树叶变黄的渐进过程进行合理猜想。难点:收集落叶进行排序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4.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绿叶、没有全黄的树叶。

设计意图、教学建议、注意事项设计意图通过展现树叶在秋季变黄的图景,指引学生关注树叶变黄的客观事实,聚焦研究对象,为下一步的猜想做好铺垫。教学建议:●课前收集一些树叶已变黄的树木**。

●提前一两个星期收集一些树的绿叶,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比绿叶、黄叶的颜色注意事项由于需要观察银杏树叶变黄的过程,所以,本课不能按教学进度上,应在银杏树叶还没有全黄的时候上本课。如有可能,就选择在刚刮过风的时候上,这时,银杏树落叶满地,便于学生捡拾落叶观察。设计意图在明确树叶会变黄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问题,并展现几种可能,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为下一步的验证活动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0在学生表达完猜想后提出问题:这些猜想究竟谁对谁错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呢?

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注意事项:●不要对学生作出的猜想进行评判,让学生用观察到的事实来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提供几种找证据的方法来让学生选用,指导学生学会寻找证据,并知道要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学建议:

如果采用第。

一、二种方法,即现场观察,应该把学生有序地带到银杏树下。如果两种方法都选,应给学生分组,一组观察树上的叶子,一组收集落叶进行观察,然后两组交换。如果校园里没有银杏树,可以采用第三种方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会写的字比较少,只能用说的方式表达猜想,可以让学生先说,然后在活动手册提供的图示下面标注顺序,记录自己的验证结果。

注意事项:●如果选用现场观察,由于地点是在室外,教师要格外重视学生的安全,出发前要提出安全注意事项,活动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并及时排除危险因素。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其他树叶怎样变黄,拓展学生视野,增加认识。同时,渗透一个道理:一个问题未必只有一个答案。

教学建议:●学生发现银杏树叶变黄的顺序后,会把经验迁移到研究其他树叶变黄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醒学生采用刚才找证据的方法进行观察;另一方面也要提示,树叶并不都是像银杏树叶这样变黄的,要实事求是地交流自己的发现。

注意事项:●为了安全,要把学生的活动限定在一定区域,教师要能时刻观察到全体学生的活动情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教参

第四课认识感官。1 教学内容本课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是 先从自己熟悉的感官入手,再认识感官的功能,最后拓展到对动物感官的认知。第一个活动,指认眼 耳 鼻 舌 发肤 知道它们的共同名字叫感官了,会用 感官 这一名词概念来表达 知道要用各种感官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第二个活动包括四个小活动...

一年级教参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对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学习。一 全册教材简析 第1册美术教材共有21节课,后面3节是地方特色文化,教参中没有出现相对应的教案,只有18节有详细教案的,安排了4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与表现 设计与应用 欣赏与评述 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在课业的安排上...

苏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认识100以内的数。数的含义。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 23页。教学目标 1 经历用小棒数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 了解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 感受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初步学会几个几个地数数。2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