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单元背景:
本单元的内容鼓励学生拿起笔来,放开歌喉,用绘画、歌唱等艺术形式表现大海的壮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单元设《小贝壳》《美丽的风帆》《神奇的海底》三个课题。从艺术的角度向学生展示海滩、海面、海底的景观,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大海的基础上,发现、感受、表现大海的美,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学科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蓝色的大海》中的第一课题《小贝壳》
《小贝壳》课题可引导学生发现贝壳本身的美丽多姿,启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珍爱海洋动物。
学生分析:
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更善于想象、模仿和动手操作。对艺术课更是情有独钟,从反馈的消息看,孩子对美好的事物颇感兴趣,他们喜欢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因此,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注意让学生在美中体验艺术,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美。
另外,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情境是最好的教育工具,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施展各种“激情引趣”的教学手段,点燃学生思维中独特新异的火花,即刻让学生活起来,进入主动尝试状态。让他们在实践**真知,动情感、练意志、导行动。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使学生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教学思路:
《小贝壳》是艺术教材第九单元“蓝色的大海”中的一个课题内容,本课着重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大海的基础上,发现、感受、表现贝壳的自然美、艺术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的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并通过游戏、歌唱、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活动,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充分注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引导、发现等方法,同时利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内学习知识,接受教育。
设计理念:
1、本着艺术综合的教学理念,以美术为切入口,兼及游戏、**、舞蹈等。
2、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
3、将美育融合在本课当中,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贝壳的自然美、艺术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小贝壳描绘新的形象,展现个性化的设计,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2、演唱歌曲《拾贝壳》。
教学重点:
1、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美感,即发现、感受、表现大海以及贝壳的自然
美、艺术美。鼓励学生发挥想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绘画创作。
2、 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拾贝壳》。
教学准备:
1、 海滩、太阳的背景图。
2、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拾贝壳》**拍手走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师):hello, my children! (生):hello, my teacher!
(师):同学们,快乐有趣的艺术课又要开始了,让我们在这个充满欢乐的世界尽情的欢唱吧!(师生问好歌)
三、趣味发生
(师):好,现在老师问,你们来回答:
(师):小猫怎么叫?(生):喵喵喵
小狗怎么叫? 汪汪汪
小鸡怎么叫? 叽叽叽
【过渡:(师):老师今天很高兴又能看到咱们()班的同学,而且等一会我们还会在一起画画、唱歌,你们喜不喜欢啊?
(生):喜欢。(师):
如果你们表现的好啊,老师还有奖品送给你们。那么下面我们就要开始了,请坐好!】
四、新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首先,老师给大家出一道游戏题。老师出示四个提示,请你们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
水盐蓝色生物 (生):…
【在游戏中,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并逐渐养成帮助别人的良好习惯】
(师):真聪明,是大海。你们见过大海吗?知道大海是个什么样子吗?
(生):…**课件】(学生边说,教师边**关***的课件)
【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大海的基础上,发现、感受、表现大海的美】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提起大海,我们就会想到【**课件】蔚蓝的海水、宽广的海面、神奇的海底还有金色的沙滩。
【出示背景图——沙滩】你们想想,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出示背景图——太阳】的海边,沙滩上最漂亮、闪闪发亮的是什么?【出示贝壳实物】 (生):…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它——【板书课题《小贝壳》】
(二)认知与体验
(师):你们了解贝类吗?你们知道都有哪些贝壳吗?
(生):知道……(不知道)
(师):现在让老师来介绍一下海滩中的这个小成员吧!贝类和其它海洋动物一样,也是有生命的。
贝类一共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单片的贝类,一种是双片的贝类。海螺属于软体动物中的贝类,是单片的贝类,外壳呈螺旋形;蛤、蚶是双片的贝类,贝壳能开闭自如。
(以实物讲解)
(师):那你们知道贝类的外壳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
(师):当贝类很幼小时,就会利用包裹在身体外的外套膜分泌钙质,钙质不断堆积起来,逐渐形成外壳。“宝贝”这个词你们听过吧?
这个词原来是指漂亮又珍惜的贝类,当人们还没冶炼**和**的时候,曾把一些贝壳当货币使用,俗称“宝贝”。
(三)、自主**与创作表现
1、 制作方法
(师):现在你们回忆一下,贝壳都有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椭圆形、菱形……
(师):说了这么多,可见贝类的外壳是形状各异的,什么样都有。
(师):那谁又能说说它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
(生):…(师):双片的贝壳,外壳上有一层层弧线,记录了它的成长过程。而单片的螺类,随着外壳一层层向外扩展,形成了优美的螺旋体。
(师):在你们的记忆中贝类都有什么颜色?
(生):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师):很好,可见贝类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
(师):看看,画贝壳的方法已经出来了。(教师示范)
(师):第一步(生):画贝壳的外形(基本形)。
(师):老师觉得光画外形似乎太单调了,你们想想,我们怎么样能让贝壳变的更丰富、更漂亮?(生):画贝壳的花纹(添内容)。
【总结:我们可以给贝壳添画点状的、线条的、块面的或者各种图案的花纹,相信同学们会把你的贝壳添画得更漂亮,更特别!】
(师):贝壳的形状、花纹都画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
(生):给贝壳涂上漂亮的颜色(涂颜色)。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己说出画贝壳的整个过程)
【该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2、动手创作(**歌曲《拾贝壳》,让学生边创作边听歌曲,使学生在创作的同时熟悉歌曲的旋律,为学好歌曲打下基础)。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了解贝壳了吗?接下来就请你们为小贝壳穿上漂亮的“衣服”,再画几个你所喜爱的贝壳。 (生):做画
3、作品展示(创作完毕,老师把好的作品放在背景图的相应位置上。)
(师):同学们画的好极了,现在老师就把小贝壳放回到它的故乡——大海的怀抱。
【第(二)、(三)环节使学生发现、感受、表现了贝壳的自然美、艺术美】
4、拓展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么漂亮的贝壳,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充满垃圾的沙滩和一个污染恶劣的大海中,它该多可怜啊!它会对我们人类说什么呢?
(生):1、我想有个舒适的家
2、 我想有个温暖的家
3、我想要个干净的空间……
(师):要想给小贝壳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我们现在起要怎样做呢?
(生):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引发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该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心灵美】
【过渡:(师):同学们,有一位赶海的小姑娘知道我们这么懂事、可爱,特意送给了我们一首很美的诗……】
(四)学习体验与表演合作
1、情趣导入
【出示课件】大海的画面、小诗
教师朗诵: 海边的小贝壳,请你告诉我
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这么多
贝壳笑呵呵,悄悄对我说
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的歌
你听…… 2、学习歌曲 《拾贝壳》 (采用听唱、说唱的方法)
⑴ 教师范唱
⑵ 读词 (师):同学们,这首歌我们是不是在哪听过啊?(生):…
(师):对,我们在画小贝壳的时候放的就是这首歌曲。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读读它的歌词吧!(生)……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下面老师按节奏来读,你们进行模仿,看看哪位谁模仿的既快又对。(生):…
(师):大家模仿的好极了。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伴奏来说唱一下好不好?你们边说边跟着老师做动作。(熟悉四二拍的强弱规律:强、弱)
【该环节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及记忆力,也为唱好歌曲打下基础】
(师):大家表现的都非常的好,老师给每组都奖励一面小红旗。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的自制的打击乐器大家都带来了吗?(生):…
(师):好,下面我们就拿着自己的打击乐器边说唱歌曲,边为歌曲伴奏,大家说好吗?(生):好。……
【通过加入打击乐器,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⑶ 听录音范唱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位赶海的小姑娘吧,她也想为我们演绎一下这首歌曲,下面欢迎赶海姑娘演唱歌曲《拾贝壳》。 课件展示】
(师):她唱的好不好? (生):…
(师):我们能不能比他她唱的还要好?我们比比看。(边做动作边演唱)
⑷ 歌表演
(师):你们唱的真棒!现在,老师找几名同学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一下,看看哪位同学想做小小表演家!
【该环节激发了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⑸ 拓展交流
(师):表演的好极了!同学们,你们说小贝壳到底美不美?(生):美
(师):是啊,在大海里面不仅有美丽多姿的贝壳,还有很多其它的海洋生物,我们一定要象爱护小贝壳一样爱护其它的海洋生物,大家说好吗?
【启发学生珍爱海洋生物,激发了学生的心灵美】
五、教师小结
今天大家都很开心。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做了一只只漂亮的小贝壳,还把它们送到了大海的怀抱,小贝壳为了感谢大家,送给了我们一首好听的歌曲《拾贝壳》,大家都会唱了吗?呦,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和小贝壳说再见吧!
(边唱歌曲边拍手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随着课堂改革的全面展开,在教学的实践中,使我不断的以课改的新观念来武装自己,以新的标准驾驭着艺术课堂。自从教了艺术课后,我感觉到了艺术课内容的丰富多彩,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他们在玩中学、乐中思,感悟到艺术课强调的是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相互的渗透,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传授知识,甚至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它所要求的艺术能力比过去讲的:“知识技能”要丰富得多。
下面就结合《小贝壳》这一课来谈谈我的一点感想。
1、注重美育的培养。让学生在艺术中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同时,让他们在美中体验艺术,使他们了解到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美。
在本节课中,教师鼓励学生拿起笔来,放开歌喉,用绘画、唱歌等艺术形式来表现大海的壮美。
2、“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上是一种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设计的绘画、游戏、歌唱、表演等一系列活动给了孩子们充分想象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得到了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
学生能愉快、自然、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群体活动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重过程、重思维、重实践。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讨论、积极研究、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审美、创造思维、合作交流能力及艺术实践能力,使学生提高了对学习过程的认识。
4、注重人文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艺术情感的潜能,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
潮涌时,那翻滚的浪花给沙滩送来了小小的礼物。潮退后,小小的礼物——一个个可爱的贝壳,仿佛在沙滩上讲述着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小贝壳》是一首儿童诗。
诗人充满童心童趣,以饱满的情感大胆想象,以潮退后留下的小贝壳引发诗情,从小贝壳的“皱纹”上拾捡音符,采用天真而精粹的问答式儿童语言:“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来表现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拓宽了儿童学习的空间,唤起了儿童无限的遐想,引发了儿童对生活的关注。
全诗明快如歌,能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获得语感的培养。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小贝壳》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海滩的背景图,海浪的录音资料,大海的歌曲,绘画用具,收集关于贝壳的 文字资料。教学过程。一 感受海景,导入学习。1?孩子们结合自己看到的大海说说大海给你留下的印象。2?欣赏海景 图画 背景 或课件 师 大海是美丽的,阳光像温暖的手,缓缓地抚过沙滩,鹅卵石斑斑点点反射出柔和的光圈。躺在沙滩上...
小贝壳》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艺术 小贝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诗歌赏读 表演歌曲 手工制作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想像力,展现个性化的设计,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提高学生 制作和审美表现的能力。2 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神奇,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准备 1...
西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贝壳》教案
西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小贝壳 教案。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 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2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 大胆想象,提出自己的疑问,产生对大自然 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阅读儿童诗的乐趣。重点难点1 识字 写字。2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