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2)
3短文两篇——蝉贝壳(5)
第二单元(13)
—行道树第一次真好(16)
第三单元(29)
13夏感(34)
15古代诗歌四首()
第四单元(45)
第五单元(55)
2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61)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67)
第六单元(70)
综合性学习:()
1 在山的那边1
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释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背景**。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式阅读,讨论。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全班激情齐读。
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布置作业。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本教案简洁、明晰,在设计中紧紧抓住诗歌这种体裁特点,采用朗读教学法,在朗读中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在朗读中享受到美的情感熏陶。这一步步,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合作完成的。
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就是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而老师只起引路、搭桥、鼓励作用。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的反思的活动,也体现了新课程密切联系生活,启迪学生思维的特点。
2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 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
教学过程】一、课堂积累,开拓视野。
1. 师出示名言,生齐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三、检测字词,扫通障碍。
1. 找一位学生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生领读;师纠正。
2. 教师点出一些词语,由学生造句:心惊肉跳、啜泣、头晕目眩。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先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作者又是用哪句话来结束这一人生经历的讲述的?试从文中找出。
2. 从这一经历中,作者领悟到了一些生活哲理,它集中体现在哪个段落上?
五、研读课文,培养能力。
1. 生默读讲述“脱险”经历这一部分,准备复述。
2. 师引导学生如何复述故事性文章;师出示复述要求:
a.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b.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c.尽量用自己的话。
3. 复述课文,师生点评。
4. 师找出一些语句:“嗨,慢着,”;我没法──”再见!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不用客气。”;我下不去!
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看见了。”然后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出示朗读要求:
a.用普通话,做到字正腔圆;
b.明晓词语和词组,做到停顿恰当;
c.揣摩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5. 生朗读;师点评。
六、延伸拓展,开发思维。
1. 师提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件事虽已过去了,但作者却从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试用文中的话表明这一哲理。
2. 怎样理解这一哲理?
师点拨,启发学生联想:以爬山为例,将爬上山顶的大目标化为爬山途中一个个不小目标;以学习为例,树立短期目标,进而连缀成为长远目标……
3. 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生分组讨论问。
七、课后小结,提出希望。
1. 师送学生一首诗──《一步》:一步走不完长征路/长征却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顶/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请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后提出希望。
2. 布置作业:
按六(3)题写成书面小文章或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故事:遇险──脱险
哲理: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
教学后记:3短文两篇《蝉》《贝壳》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1.自学内容《蝉》
2.自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联想。
2、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三、自学提纲。
1、解决生字生词(给斜体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零落断续收敛宽恕卑微一丝不苟。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
小思,2024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202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2024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2024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获得硕士衔。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2024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2024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四、课文研讨。
1、朗读课文,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抑在何处?扬在**?
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由蝉的生命短暂联想到人的?
4、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五、反馈测评。
1、抄写生字生词。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
(1)夕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2)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人生寓言》说课稿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 人生寓言 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人生寓言 下面我将从教材 教法 学法 教学设想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展说明。一 课文特点 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 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那么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设想而成的。本单元内容上紧承第一...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天上的街市 教学实录。师 同学们,孔子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中间,我们该怎样表达内心的热情和喜悦呢?学生鼓掌欢迎 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的一首现代诗 天上的街市 请齐读课题 投影出示 生 齐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师 课前我布置大家搜集有关这首诗...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天上的街市 教学实录。师 同学们,孔子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中间,我们该怎样表达内心的热情和喜悦呢?学生鼓掌欢迎 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的一首现代诗 天上的街市 请齐读课题 投影出示 生 齐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师 课前我布置大家搜集有关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