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2、能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如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和可伪性。
过程与方法:
1、能采用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
2、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能初步掌握在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受信息的各种特征,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能够举例判断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具准备:极域网教室、学生机、教师机、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什么是信息?
1、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信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各个领域。
2、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2、共享性 3、时效性 4、价值性 5、可伪性。
六、教学反思。
学生训练要件。
一、课前预习。
1、收集身边的信息2、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二、课堂练习。
1、 具有共享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等特征( )
a、信息技术b、信息c、信息素养d、电脑。
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
a、物质、能量、知识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d、精神、物质、知识。
3、"两个人交换手中的一个苹果,每个人手中还是有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个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这句话体现了信息的( )
a、共享性b、时效性 c、多样性 d、发散性。
4、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收到的手机短信b、广播里**的天气预报。
c、存有**的数码相机d、电视里**的汽车降价消息。
5、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
a、载体依附性 b、时效性 c、共享性 d、必要性
三、课后练习。
1、李梅同学在做一份调研报告时,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这是过程。 (
a、信息的存储 b、信息的处理 c、信息的传递 d、信息的获取。
2、周末快到了,李梅看到报纸上对周末的天气预报为“晴朗”,于是约人去登山。没想到登山时被瓢泼大雨淋了个透湿,非常扫兴。回答家里他才发现那张报纸是上周的。
就信息的特征来说,李明忽略了信息的特征。(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共享性 d、价值性。
3、萧伯纳的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句话体现了信息具有。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c、 隐蔽性 d、传递和共享性。
4、关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可以被人们交流、存储和使用 b、信息不可以被交流与传递。
c、信息需要通过载体才能传播d、信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信息技术的含义。
2、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3、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过程与方法: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
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2、体验信息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学生通过讨论体验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的有利影响。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具准备:极域网教室、学生机、教师机、课件。
五、教学过程。
1、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就是指包含了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信息等技术。
2)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感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其中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石;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2、信息技术发展的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应用;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及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
3、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积极影响:改善教育、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交流便捷;
2)负面影响:影响道德观念取向;影响现实的人际交往;影响身心健康成长。
4、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1)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明辨是非有及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的能力。
2)不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侵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
3)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利用因特网从事危害****、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
4)不危害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不制造、使用或传播计算机病毒。
5)不私自闯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不破坏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资源,不窃取别人的软件资源。
6)尊重作品版权,未经软件制作人或生产商的同意,不非法复制其软件作品。
7)不破译别人的口令和密码,不在别人的计算机或公共计算机上设置口令和密码。
8)不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的信息以及**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
5、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知识。
3、了解常见存储器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知识。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具准备:极域网教室、学生机、教师机、课件。
五、教学过程。
1)第一台计算机是“埃尼阿克”(eniac),于2023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2)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
***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计算机特点: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少、功能强、成本低。
计算机的组成,外观上: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
计算机的内部构造:主板、cpu、电源、内存、显卡、硬盘、光驱、软驱、网卡等。
教师展示课件引导讲解。
cpu:犹如人的大脑,起运算和控制作用。
主板:它是计算机的血管和神经,有了它和cpu才能控制其他硬件。
显卡:相当于人的眼球,图像的形成由它完成。
声卡:它是计算机的声带,计算机能发出声音全靠它。
内存条:计算机的临时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内存储器。
硬盘:犹如一个大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外存储器,用于储存程序和数据。
显示器:相当于人的脸,大脑处理后的信息,往往通过人的脸表现出来,它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音箱:是计算机的嘴,计算机由它发出声音,同样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键盘、鼠标:各种操作和命令由它输入计算机,它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打印机:相当于我们使用的笔,也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六、教学反思。
学生训练要件。
一、课前预习。
1、了解计算机的系统组成2、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各部件的功能。
二、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计算机系统包括。
a、硬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b、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c、软件系统和**处理器d、主机和外部设备。
2、目前普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所用的基本电子元件是。
a、电子管 b、晶体管 c、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系统中的鼠标是。
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c、存储设备d、主机设备。
4、在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显示器b、键盘c、鼠标d、扫描仪。
5、**处理器的英文缩写是。
a、内存b、硬盘c、cpud、显示器。
6、软件系统包括。
a、数据库软件和应用软件b、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c、办公软件和操作系统软件d、操作系统软件和数据库软件。
7、下列软件中,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a、windows b、wordc、wpsd、excel
8在计算机启动后能管理计算机的所有资源。
a、软件b、操作者c、应用程序 d、操作系统。
二)判断题。
1、cpu又叫**处理器。如果把计算机比做人,cpu就是人的大脑。
2、扫描仪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出设备。
3、windows系统、unix系统、linux系统都属于系统软件。(
七年级信息技术学案
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excel 文本格式的数字和数字格式如何批量转换。第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学校焦姣。课题 excel 文本格式的数字和数字格式如何批量转换。授课类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一课时。课堂目标 1 知识目标 软件与excel之间的转换。2 能力目标 通过excel之间的转换,提高学生学习软件的...
七年级信息技术导学案
课题。混排的设计与制作。备课人使用人。备课时间3.7 课型。新授。上课时间3.12 3.16 学习目标。1.能按照设计的需要在文档的合适位置插入艺术字 自选图形 剪贴画 文本框等对象 2.能对插入的对象属性进行设置 3.理解不同的环绕方式的设置效果并能熟练运用对象的不同环绕方式的设置来完成文档的 混...
七年级信息技术导学案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达标测试 反思 注 各问题前应注明该问题的层级 a b c d 导学案完成后必须上交一份。建议交电子稿,保存为word2003格式 乌伊岭区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导学案。第二章第4节 混排的设备课人祁亚红编制时间2012.4.5课题。计与制作章节。审核人韩秋授课时间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