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

发布 2020-04-01 16:48:28 阅读 9098

1.4全等三角形。

一、背景介绍及教学资料。

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后,紧接着安排了本节课内容,由**一个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上升到**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为后续**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打好基础。课文中安排了一些美丽的全等**及利用透明纸片进行折叠活动等情景,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全等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提出了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等概念以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也是一节基础课。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并不难,但利用概念说明三角形全等就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经过观察、发现和实践操作等过程,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

2、掌握全等三角形一般证法和它们的性质。

3、能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全等形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全等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利用概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准备:剪刀透明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全等图形的观察,并利用电脑动画效果,使学生对全等图形有了感性认识。鼓励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全等图形的特征,再通过剪一剪,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全等,积累对全等图形的体验,然后利用透明纸的覆盖,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利用三角板的重叠效果,使学生加深对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理解,体验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提高学生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做研究性教师从设计课堂提问开始。

课堂教学的提问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查学生对课前学过知识掌握。

情况的措施之一,又是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更是。

了解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做研究性教师,首先应讲究课堂提问的设计,尤其随着。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而课堂提问则。

是师生课堂交流与对话的主要形式,如何在教学中设计恰当的课堂提问是一个值得关注。

和研究的问题。

一、 课堂提问的一般形式。

1、开课前的提问(也称课始提问):课始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对以前学过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也是授课内容的潜在导言,要求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后续授课内容的衔接,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例如:

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中,设计这样的课前提问:

23×24=253×54=5a3·a4=a()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疑提问,对于学生经思考后的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片面或不全的引导学生再思考,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为本节知识作了铺垫,温故。

而知新。2、课间提问:课间提问是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任何一个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时时刻刻都认真听讲,适时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二次根式”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1)√a表示什么? (2)a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让学生合作交流,然后回答问题,归纳为:(1)当a是正数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当a是零时,√a表示零,也是零的算术平方根。

(2)a是非负数,即a应满足条件a≥0,因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概括: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通过小组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课末提问:

课末提问是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一种方法,课末提问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同时又是教学内容的回味与引申。例如,“平行四边形的识别”一节中一道例题:如图,在。

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o点,已知点e,f分别是ao,oc的中点,说明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可以遵循教材的做法,先将原题条件。

点e,f分别是ao、oc的中点”改为“ae=cf”。

处理方法:学生思考后解答,给学生板书。若此题将“

ae=cf”改为“de⊥ac,bf⊥ac”,此时四边形bfde

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延伸:我们还可以从许多方面去改变条件,如de∥bf等。

通过思考和回答以上几个问题,使学生对课本例5的掌握更全面,能够举一反三,一方面巩固了本节的内容,另一方面又深化了知识,让学生确实有更上一层楼之感。

二、 课堂提问内容的一般要求:

1、 课堂提问应有目的性。

设计任何一个课堂提问都应有预期的目的,绝不能随心所欲,提问的目的**。

教材的具体教学要求,既不能简单化,又不能走过场,更不能出现过高、偏怪的问题,否则就是对正常教学的淡化。

2、 课堂提问必须注意科学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注意科学性,这就要求设计。

的问题要精炼,便于回答,语言要生动形象。例如:比较两个数***和20042003的大小,该题要求不用计算器,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2)从问题的结果可以猜想nn+1和n+1n的大小关系是___

3)猜想一般结论:当n<3时,nn+1<(n+1)n;当n≥3时,nn+1<(n+1)n。这样就能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这个题目的问题设计实际上是高中数学的不完全数学归纳法。

3、课堂提问要重视启发性。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授课内容的简单重复,它应该是对知识的。

深入理解和运用,所以应该设计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不单是对被提问的学生一个人的了解,检查和促进,应该让全体学生。

参与思考,一石多鸟。因此提问时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应先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时间,再提问学生,避免先找学生后提出问题,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整时,教师要耐心指导,不论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都应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设计恰当的课堂提问对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掌握教材的结构深度,广度及其中相关知识的运用,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数学

一 选择题。1 绝对值小于101所有整数的和是 a 0 b100 c 5050 d 200 2 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为整点,某数轴上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放一根长为2005厘米的木条ab,则木条ab盖住的整点的个数为 a 2003或2004 b 2004或2005c 2005或2006...

七年级数学

2.6有理数的加法 1 知识点 1.有理数加法法则,能准确进行计算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可遵循 一定 二求 三和差 的步骤。首先是确定和的性质符号 其次求各加数的绝对值 最后决定各加数的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例1.计算。解答 1 点拨 一个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进行加法运算时,必须...

七年级数学

1 把长方形纸片折成面积相等的两个小长方形,有哪些折法?2 把长方形纸片折成面积之比为1 2的两个小长方形,又有哪些折法?归纳 按面积分割长方形的问题可转化为分割边长的问题。1 自学课本p106页并完成课本中的分析。2 思考 1 甲 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 1.5 是什么意思?2 甲 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