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综合实践展示活动实施方案

发布 2020-03-28 19:47:28 阅读 3516

东莞市光明小学。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展示活动实施方案。

实践课题:茶与生活。

展示时间:第十五周。

筹备时间:即日起至第十四周周五。

展示形式:**展与实物展示相结合。

主办单位: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内部资料谢绝外传。

目录。1.会议精神与工作原则。

2.具体实施方案与分工安排。

3.展示内容的板块分布情况。

4.相关附件。

a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安排表。

b 学生采访记录表。

c 实物收集记载表。

d 实践活动评价表。

5.其他事项。

1.工作原则与领导小组。

这是一次深入贯彻《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新理念的实践工作,这是一次认真落实学校领导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研讨指示精神的重点工作,这是一次检验团队意识与工作能力的综合性工作。

受语文科长的委托,六年级在四周内要率先完成好这项艰巨工作,因此大家务必高度重视,按照相关分工落实到位。

工作原则: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谁不落实谁负责;

2.密切合作,协调有序,规范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力争家长的大力配合;

4.先分散后集中,突出重点,力创亮点。

领导小组:组长:龙开成全面筹划,跟进各项工作。

助理:林继勇负责组织工作,后期实物的收集整理工作。

宣传:戴世平报道稿及展板的前言后语的撰写工作。

成员:裴春花吴钱凤樊蔻郭燕楚雷文婷古惠芳。

郭志华欧晶朱萍。

2.具体实施方案与分工安排。

3.展示内容的板块分布情况。

一茶叶的起源典故。

二茶叶的养生功能。

三茶叶的种类。

四茶道礼仪。

五茶具展示。

六与茶有关的诗词等。

4.附件a学生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安排表。

指导教师(签名等级评定。

附件b学生采访记录表。

c 实物收集记载表。

d 实践活动评价表。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学生安全保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安全保障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1.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方面要利用开放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

2.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校外活动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注意学生校外活动中安全问题,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校外活动进行精心规划和组织。

首先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学生在什么情境中进行调查、观察、考察,在多大的地理范围、哪些机构、单位、自然条件下开展活动,教师和学生经事先加以规划,对活动范围、条件、背景等因素作周密的设计和安排。在活动空间上,坚持“就近”原则,尽量在学生熟悉的环境内开展活动,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或事故。

第二,提高校外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校外活动时间。第三,学生的校外活动应该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学生的校外活动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方式来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相互关心的意识。

3.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要确保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协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六、活动评价。

一)学生评价。

1.评价原则。

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特别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应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应局限在对学生所得出结论的评价,允许失误。

多元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社会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反对简单的量化手段划分等级。

整体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作品、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

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本身是由四大指定领域组成,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又包含各自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要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2.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是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情感体验及获得的知识、技能等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应采用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应放在过程评价上,从而体现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改进功能。

学生评价重点在参与态度、情感和过程体验方面;教师评价侧重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实践成果上。

评价结论一般有两种形式,即过程性评价结论和终结性评价结论。过程性评价结论是指对学生平时的活动进行表扬、表彰,对研究得到的结论与成果在班内、校内或更大的范围进行交流,并把这些内容以**声并茂的适当形式在校内外公开场所宣传、展出等。终结性评价结论是指学生学年评价结论,是由教师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项评价的综合结论。

终结性评价结论采用等第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待提高四个等第。

附一:学生过程性评价表。

活动过程评价表。

学校小组名称学生姓名填表日期

附二:学生终结性评价表。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期末学分认定表。

学校班级学生姓名填表日期。

二)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内容作为教师单项评比的依据,同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1.评价原则。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师评价最重要的特征,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面向未来,考虑教师的发展需求,重发展而非重功利。

立体性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全员评价是指面向全体综合实践指导教师,给不同层面的教师提供参与的机会,并且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着力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不是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不称职教师;全程评价是指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进行活动指导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注意阶段性,层次性,以及参与评价的广度、深度等;全面评价是指在确定和运用评价标准时要全面,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反馈性原则。重视各个层面包括校内与校外间、上级与下级、领导与教师、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鼓励多种评价主体包括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多向交流反馈过程。

互动性原则。新课程需要的教师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自我评价、教师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多方面评价结合起来。

教师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教师自评,教师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成了教师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评价内容与方法(见附三)

附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表。

教师班级评价日期:

三)学校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三 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1 以 体验 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指出 引导学生 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 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之一。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体验 究竟是什么?体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的体验?体验之后是什么?对这...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 围绕学校素质教育总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综合学习 学习 实践学习,全面提高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尤溪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认真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深入开展以 热爱家乡,走进自然 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健康地发展,特制定本活动方案。一 指导思想。以 同志 三个面向 为指针,以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的要求为目标,以尤溪县得天独厚的人文与自然资源为支撑。通过拓宽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