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
第。一、二单元。
班级姓名。一、填空:
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2、空气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3、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4、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6、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7、(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出物体的温度。
8、热在金属中是以(传导)方式传递的,热在酒精中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9、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10、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11、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得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快)。
12、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的,这种现象叫(凝结)。
二、判断:1、我们周围的空间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了空气。(√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3、在大自然当中,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4、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5、用醋和小苏打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6、全地球上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迟早有一天,海洋会溢出来。(×
7、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8、温度计的液面达到的刻度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9、人们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
10、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一样的。(×
11、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12、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三、选择。1、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2、深色物体升温(快);浅色物体降温(慢)。
3、铁球加热后,体积会(变大)
4、要想尽快的冲一杯糖水,应该用(热水)。
5、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以下3)。
四、简答题:
1、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至少五种)
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等。
2、你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至少三个例子)。
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
3、大自然中水的化身有哪些?(2分)
答:云、雾、雨、露、霜、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化身。
4、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降低室内的气温。而取暖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5、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答: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6、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3分)
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
7、自然界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3分)
答: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
第三单元。班级姓名。
一、填空:1、敲击音钹,就会感到音钹在(振动),随后(声音)停止,(振动)也消失了,由此可见声音是有物体(振动)引起的。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 中都能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
3、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听话,音量会(变大)。
4、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妨碍的声音称为(噪音)。例如汽车喇叭声、(轮船的汽笛声)、纺织机器的轰鸣声等。它和(废水)、(废气)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5、人与人之间的嗓音不一样,因为不同人声音(强弱)不同,(高低)也不同。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6、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7、校园里的美妙声音有(琴声)、(读书声)、(鸟叫声)等。
我研究科学的能力。
二、判断:1、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骂他几句也没关系,反正他听不到。 (
2、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对话必须用无线**。 (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
4、噪声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当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
三、选择。1、说话声音大小是(音量)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音调b)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时声音来得(高)。
2、“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土地、坛子)传入侦察兵的耳朵。
3、下列材料中,声音在(桌子)中传播速度快。
四、简答题:
1、敲小鼓时,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答:小球会振动。这是因为敲鼓时,鼓声冲击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引起纸屏上吊着的小球振动。
2、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答:① 用手捂住耳朵。② 戴上耳塞;③ 离开噪声区。
3、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6分)
耳廓 ②外耳道 ③鼓膜 ④听小骨 ⑤耳蜗 ⑥听神经。
4、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答案不唯一)(6分)
答:(1)揉、搓保鲜袋;(2)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3)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4)吹足气体系紧再挤破;(5)来回抖动保鲜袋。
5、写出制作“土**”的方法,并分析它是怎样传声的?
答:制作材料: 两个纸杯、一根长线、两根牙签。
制作过程:① 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底戳一个小洞。② 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洞,**头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这样一个土**就做成了。
传声原因:当人对着纸杯说话时,纸杯的底部就会振动起来,振动被细线传送到另一个纸杯的底部,这个纸杯底部的空气也振动起来,于是,对方就能听到声音了。
6、通过玩弹橡皮筋活动,我对“弦”的音调高低的认识。
1)弹拉紧的橡皮筋,我发现:音调变高。
2)弹变短的橡皮筋,我发现:音调变低。
3)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我发现:弹粗橡皮筋时音调低,弹细橡皮筋时音调高。
7、生活中,人们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噪音?(至少举出三例)
答:例如① 减少噪音源;② 在家中安装双层玻璃窗;③ 多用木质家具以吸收噪音。
8、开动脑筋,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至少写出三种方法)
答:例如① 在瓶外使用吸声材料松松的包裹;② 在里面装上满满的水使振动不能发生;③ 在里面装上有孔的柔软材料使振动不能发生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
第。四、五单元。
班级姓名。一、填空:
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 、维生素) 、矿物质) 和(水)。
2、(碘酒)是淀粉检测器。含淀粉的食物遇到它会(变蓝)。
3、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可以改变加工食品的外观和口味。
4、在人的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其中消化道是用(蠕动)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5、通过给指纹分类,我们发现主要有(弓形)、(箕形) 、斗形)三种指纹。
6、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
7、吃馒头时,感觉有甜味,这是馒头中(淀粉)被初步消化变成糖的缘故。
8、(排序)和(分类)是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其中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瑞典生物学家(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二、判断:
1、食物中的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维生素。 (
2、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
3、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 (
4、吃饭时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消化。 (
5、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食物。 (
6、只有吃得多,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
7、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的吃。 (
8、胃液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使食物变成糊状。(√
三、选择:1、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是(芹菜、香蕉)
2、(唾液)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3、遇淀粉变蓝的食物有(苹果、蛋黄)
4、下列材料中,导热性能最强的是(金属把手),最弱的是(棉质毛巾),居中的是(瓷砖) 。
我研究科学的能力。
5、根据所学知识,填写食物金字塔。
油盐糖(每天不超过25克豆、奶类(每天150克)
鱼、虾、肉、蛋类(每天125—200克)
蔬菜类、水果类(水果每天100—200克)(蔬菜每天400—500克)
粮食类(每天300—500克)
我的优点:营养种类齐全,数量足。
我的不足:营养比例不平衡,如油盐糖较多,蔬菜较少。
沙锅村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 苏教版 期末复习
沙锅村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 苏教版 期末复习精选。一 填空。1 空气是的。2 空气具 总是热空气 冷空气 中国古代人利用的原理,发明了 法国人这一原理,制造出载人 3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此外,还有少量的等,约占空气体积的 4 不能...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五单元
一 填空题。1 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2 各种物体只要 振动 就会发出声音,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设法让物体 停止振动 3 声音能在 固体 液体 气体 中传播,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声音可以向 各个方向 传播。4 人的耳朵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构成。5 噪声 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五单元
一 填空题。1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 各种物体只要 就会发出声音,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设法让物体。3 声音能在中传播,不能在 中传播,声音可以向传播。4 人的耳朵构成。5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6 声音有 和 的不同,声音的强弱叫做 声音的高低叫做。7 食物中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8 米饭 面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