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 上 重点

发布 2020-03-20 14:32:28 阅读 4955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3.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5.气温是指室**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一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6.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温度最低。

7.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风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方向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10.霜、露、雾等与潮天凝聚在玻璃窗和墙上的水珠一样,一般不作降水量处理。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是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

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对一段时间(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一年)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指物质均匀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水除了能溶解一些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

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是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有关。

搅拌、加热(或者用热水)碾碎(切碎)可以加快溶解。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在20摄氏度时,大约能溶解36克盐;能溶解21克小苏打(水温越高,小苏打溶解得越多)。

5.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太阳晒或加热的方法使水分蒸发进行分离。

6.酒精灯的火焰分内焰、外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7.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8.酒精灯使用要注意:

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

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他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准备好的湿抹布盖灭。

9.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热和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10.过滤的注意点:①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②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③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11.我们常用的滤纸中,孔径较大的是定性滤纸,较小的是定量滤纸。

第三单元: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振动的次数。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4.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5.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1450米,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5000米。

6.用力打击同一类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声音:小的高、大的低;短的高、长的低;紧的高、松的低;少的高、多的低。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打击力的大小没有关系。

7。物体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与打击力的大小有关,力量越大,物体发出的声音越强;力量越小,物体发出的声音越弱。

8.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

9.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到了声音。

10.人说话唱歌的声音是由声带发出的,发音时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声带间隙越窄,发出的声音越高;声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一般来说,女性声带较短,所以女性发出的声音较高。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5.人的呼吸,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一个肺通常有3亿个肺泡。两个肺就有6亿个肺泡。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和横隔膜等。

7.当空气进入肺泡,氧气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和水则从血液进入肺泡。这一过程叫做气体交换。

8.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陪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就加快。

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0.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的作用是切磨,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和初步消化淀粉。

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切牙)、犬齿(尖牙)、臼齿(磨牙)三类。

11.对于一个大人来说,体重的60%是水。一个人每天要丢失2500毫升的水,因此我们每天要补充大约2500毫升的水。

科学四年级重点

四年级科学重点知识。酒精灯一般用外焰加热,用完需要用帽两次盖上熄火。大气有压力,这个压力叫做大气压强 富含维生素的是蔬菜 富含蛋白质的是肉类 牛奶 富含淀粉的是。主食 观察叶片气孔时需要用到显微镜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蒸腾作用产生水汽 运用空气压缩原理的是针管吸药水 植物所需营养仅有一...

四年级上单元重点

1 课程重点。1 第一单元。1 观潮。观潮 这篇课文结构清楚 层次分明,是按照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的顺序写的。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一句话中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形象的写出了潮来时的浩大声势。2 鸟的天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

四年级上重点句子

1 where is the canteen?it s on the first floor.食堂在 在一楼。2 welcome to our school 欢迎来到我们的学校。3 this is the teacher s office 这是教师办公室。4 that is my 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