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发布 2020-03-20 05:01:28 阅读 2077

董素兰。

1.变化的世界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身边发生的变化现象。

2.能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分类。

3.明白记录物体变化的意义,并能设计具体的记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定分类标准,对变化进行分类。

2.设计记录物体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科学**必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身边的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认识到世界是变化的。

2.明白正确的记录有助于活动的进行,对于科学**非常重要。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记录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身边的世界是变化的;

2.记录物体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制定标准,对变化分类;

2.涉及记录方案。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冰块实物或多**素材(如冰块为**,可能还需要水的**)。

五、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变化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然后进一步讨论变化的分类和如何记录物体的变化,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和变化过程进行**。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冰块,教师借助于冰水转化的例子进行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呢?对,这是冰块。大家知道冰块是怎么形成的吗?

学生回答)冰是由水冻成的。

教师)嗯,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水成了冰,其实就是一个变化过程。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多不多呢?

学生活动)说一说。教师要求学生说说印象中其它的变化现象,并简单说说是如何变化的。

课堂作业)教师将学生说出的变化现象写在黑板上,也可以要求学生将提到的变化填写在课本第一页的空白处,方便课余时间的观察活动。

承转)刚才大家举出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过程,可见我们身边的世界到处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说说理由。

活动)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变化吗?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看看这些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你们能不能自己讨论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

目的是培养学生喜欢集体讨论、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事物间的不同之处,学会提取有用指标进行学习的习惯,加深对科学过程的认识。在比较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办法:书写、画表、绘图等。

展示与评价)学生小组说说自己的结果(如果必要,可以使用投影仪等电化设备)。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注意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于不太正确的说法,可以通过让同学补充的方法进行改正。

承接)我们虽然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变化,也知道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再变化,但是,我们却不可能完全凭大脑记忆,即使现在能记住的,以后也许就会忘记。大家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学生回答)做记录。

教师)真不错,通过做记录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不但可以帮助记忆物体的变化现象和过程,还可以方便地和别人进行交流。

教师)我们知道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变化。那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变化,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怎样来记录这种变化?需要什么工具?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应该采用的记录方法,并设计一个观察记录的过程。

评价)让其他同学看看某一方案,说说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在学生小组的方案确定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进行自己的观察,在实践中检验和评价自己的纪录方案。

七、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2.多样的气候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能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天气**,正确描述几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并做到认真听取别人的描述。

2.知道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方法。

3.学习用书中或自己设计的图案记录天气,记录基本正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用具。

多种有关天气现象的资料:录像、光盘、**、课件;课前学生用各种方法搜集的天气预报信息;各种天气现象记录图案;彩色笔,配套学具。

三、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一小段天气预报的录像,问学生这是什么。然后,可以结合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谈谈这几天的天气特点(如果近期天气状况稳定,也可以通过录像来展示不同的天气),让学生小组里比较不同天气状况之间的差异,总结说明,进而知道主要天气的特点。

活动1:说天气。

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一些天气类型。

在学生了解了主要天气的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展示某一种天气,然后让学生来描述该天气的特点。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更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这里的理由可能多种多样,但教师要引导孩子从多方面考虑问题,逐步培养综合、辩证的科学态度。)

在学生分别表述自己喜欢的天气的时候,教师适时带领学生总结这些天气的特点,如冷暖、干湿等方面,即让学生认识这种天气的特点,也为下一步学生明白“天气是什么”时提供帮助。

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我们说到天气,就会想到哪些特点呢?

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比较天气的主要特点,并要善于从学生的答案中总结归纳。

教师)天气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冷暖干湿、阴晴雨雪等好多方面。那大家平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天气状况的呢?

活动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学生活动,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或写出获取信息的途径或方法,并且简要说说自己是如何获得消息的。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方法的同时,让学生想如果没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那我们怎么来了解天气呢?

活动讨论)设问)大家听说过天气谚语吗?

学生回答。教师**关于谚语的动画片或小课件,让学生认识谚语是什么。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去向家长、邻居等了解和收集天气谚语。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向同学们展示谚语的机会,并说说谚语所包含的意义。

注意:关于谚语的了解主要是为了体现人们一直以来对天气的观察和认识,即体现古代人民通过观察服务生活生产的丰富经验和成就。)

教师**天气预报的录像。

比较现代科技手段与言语在预报天气上的差别,让学生**得出利用谚语**天气的优点与不足。

交流)模拟天气预报。

学生选择一种天气预报的方式向大家发布最近的天气预报。从而比较不同形式的天气预报的区别和作用。

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3.观测天气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温度计和测量风的仪器,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记录温度的读法。

2.培养学生用简单仪器观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用温度计和简易风速仪测量气温和风的大小,读数或判断基本正确;用图案或数据做记录,记录认真、基本正确;基本完成一件小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测天气的活动,使学生感受研究天气现象的乐趣,体会科学应该认真细致、实事求是,能既做好按分工自己应完成的事情,又与同学合作完成小组的事情。

二、教学重点。

1.制定观察计划。

2.制作仪器并进行观测。

三、教学难点。

设计制定计划和记录表。

四、教学用具。

吹风机、各种温度计、温度计刻度放大图、各种测风仪器和装置(实物或**)。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天气变化和气象站进行天气观测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天气变化多端,但通过观测可以认识天气”的情景,然后进行教学活动。

注意:常见天气特征主要有气温、湿度、降水和风等。但由于短期内气温和湿度的变化不是很大,在观测中要求的精度较高,所以在本课中主要制作较为明显的风向和降水量的测量仪器(本册为下学期教材,授课时正是北方的冬季,降雨的可能性不大,可以设计测量降雪量——雪深),而测量温度和湿度的仪器主要使用正规的仪器。

1.小组讨论:观测什么?用什么观测?怎样分工合作?怎样观测?

每一小组讨论自己的观测计划,目的是在讨论中让同学们将分散的意见逐渐统一形成小组的观测计划,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协作精神。

在讨论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安全,观测计划具有良好的可操控性。

小组分工明确,使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观测所使用的工具和仪器较容易得到。

能由观测内容和工具设计出合理的观测步骤。

2.制作简易观测仪。

小组成员事先准备好活动中需要的材料,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在制作的过程中,将制作的步骤展示在投影屏幕或黑板上,即可以帮助学生制作的进行,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计划、合理的步骤的重要作用。

注意:在动手操作活动中,首先要注意安全。

作为测量的仪器,制作要尽量精确、标准。

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说明各部分的作用,使学生在动手制作中了解如何观测。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在制作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修改。

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较好的风向仪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心得。

问题)覆盖在花盆上的画对角线的硬纸片的作用是方向的标示。那么,如何判断风向仪所测得的风向呢?

注意:这里的关键是明白“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也就是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吹风机吹课堂上制作的风向仪来让学生进行认识和判断。

同时通过课件来展示风向与箭头指示方向的关系。

关于雨量器的制作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条件允许也可制作雪量器,主要是测量雪深。原理和雨量器基本相同。在制作的过程基本可以用制作风向仪的实例举一反三,教师主要指导学生设计步骤和安放量尺。

3.建立小小气象站。

在学生们都备齐计划用的仪器之后,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小组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进行观测,体验观测天气,**天气的乐趣。这里有三种方法,一是每个小组单独进行测量。便于以后结果的比较。

二是挑选每小组的优势仪器,组成几个气象站进行观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器材的性能,缺点是可能分配不均。三是每个小组单独测量一项内容,大家分工合作。

这样便于展示成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

讨论)在学生测量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周围环境对测量结果可能的影响。讨论得出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一切准备好之后,就是实测了。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观察,发现世界的奥妙,并将发现的现象和测量得到的数值记录下来。这里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并为以后对观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打好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设计适合的**,并进行绘图记录等。

由于天气的变化缓急不定,所以,要想得出一个理想的结果,建议教师和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测和记录,在保证观测的同时,更能体验科学**的乐趣与重要。

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4.发布天气消息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时认识种子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2.指导种子的萌发条件,了解阳光 空气 水分 温度 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3.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过程与方法 1.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2.能够认真观察 记录种子的结构及种子的萌发过程。3....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 认识土壤。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 水 粘土 砂 腐殖质等成分构成。2 在 问题 土壤中有些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3 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试验。4 会记录 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5 通过讨论,直到土壤对植物...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骨骼 1 骨骼。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 科学 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 骨骼与肌肉 中的第1课。人们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例如垒球运动员能用棒击球,厨师能揉捏生面团,艺术家能用泥塑造出一尊雕像。人体所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 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建筑工地是一个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