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光。
1光的传播。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使学生初步学会小孔成像的实验。
二、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小孔成像实验。
难点:小孔成像的原理。
三、课前准备。
教师:有关**。
学生:蜡烛,光屏,圆纸筒,带小孔的纸板、发学生白纸一张。
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建议
一)引入新课。
光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光。那么,光是怎样传播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
(二)探索研究。
1.能够发出可见光的物体——光源。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第38页的图,教师讲解,太阳是人类最主要的光源,它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在古代,在没有其他发光物体出现前,人们是利用它的升起和降落进行劳动和休息的。篝火是在火的发明后,把木柴堆放起采后点燃,作为夜间活动的照明和取暖,篝火的出现使人们夜间可以出来活动。
蜡烛的出现使人们在夜间活动时,可以不固定在一个地点,它的特点是可以移动,人们在那里。
活动,就把蜡烛移到那里,这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现代灯具的出现除了照明外,人们还利用它把城市装饰得多姿多彩。
2.光的传播。
引导学生观察光斑图,为什么太阳光经过树林照射到地面上时,会出现许多光的斑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
(1)指导学生做实验1,用蜡烛作光源,用一个黑色内壁的纸筒,另加一个屏幕,把光分别通过直的纸筒和弯曲的纸筒射到屏幕上,观察分别出现的现象。让学生讨论分析光的传播特点(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指导学生做实验2,用蜡烛作光源,光源与屏幕间放一个带有三角形小孔的厚纸板,使它们在同一高度,并调整两纸板位置,观察屏幕上的光斑情况。让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得出小孔成像的特点。(出示原理图)
三)应用拓展。
1.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太阳、月亮、星星、仪容镜哪些是光源,其中星星的发光较为复杂,许多都是恒星。仪容镜是属于反射光线的物体。
2.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在直线传播时,把光线的传播路线挡住,使光线有部分地方照射不到,便形成了影子。
镜子。教学目标:
1、**性研究目标:
a、能用实验证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结论。
b、能够用图形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c、能用自己的话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2、stse活动目标:
能举例说出镜子能反光的性质在生活及生产设备中的用途。
3、科学知识目标:
a、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利用镜子能做的事情。
b、能借鉴别人的想法,想出新的使用镜子的方法。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a、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利用镜子能做的事情。
b、能借鉴别人的想法,想出新的使用镜子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一、活动1: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1、活动目标:
a、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在一定条件下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变。”
b、能用语言和图形的形式描述实验结果。
c、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反射”。
d、能有根据地判断哪些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强。哪些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弱。
2、实施建议:
a、可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30分钟。
b、本课“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照镜子的活动,然后问学生在活动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像教材中图1那样,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做镜子反光游戏。做这个游戏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工作,提出注意事项。
特别要指出的是,镜子只能往墙上反光,不要照在别人眼上或窗户上。
c、教师在指导活动时,一定要遮挡室内透光的地方,并提出小组内三位同学分工要求:一位同学用手扶着镜子,使镜子立在桌子上;另一位同学一手扶着一块带有缝隙的硬纸板,一手拿着手电筒,使光通过缝隙照在镜子上;在硬纸板与镜子之间垫一张白纸,第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光的路线。
d、实验前,应做好带缝隙的硬纸板,缝隙不要太宽,大约1毫米左右即可。教师指导学生在纸上记录光的路线时,要让学生用尺子比着画镜子反光的路线。然后指导学生试着改变镜子摆放的角度,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汇报实验结果。
对于完成实验又快又好的小组,应及时给予表扬。最后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并总结学生的实验情况。
e、在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反光物体,并讨论“物体的反光能力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后,可能会说出物体的反光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或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学生汇报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
评价建议:要求学生分别列举具有强反光能力的物体和具有弱反光能力的物体,并说明这两类物体的特点。
二、活动2:利用镜子反光的性质能做哪些事情?
1、活动目标:
a、能举例说明在生产中利用镜子反光性质的实例。
b、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想出的方法,并借鉴别人的方法丰收出新的使用方法。
2、实施建议:
1、可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2、活动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科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镜子”并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到镜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评价建议:要求学生举例说明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评价标准如下:3个例子以上(好-3个例子(一般个(不理想)。
三、拓展性活动:镜子反光的游戏。
1、活动目标:
a、能发现光可以在几面镜子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b、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2、实施建议。
a、2人一组,活动时间20分钟。
b、要求学生在搜集有关生活中利用镜子反射光性质的**、文字或影像资料。
c、教师先引导学生**“两面镜子最多可以看到多少个小熊猫影像”、学生可能会说出好几个答案,这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的方法,每一次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时,要认真数清有多少个影像,并做好记录。让学生交流实验方法,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d、对原因的解释有一定难度,不要求学生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实验现象相联系,逐步找出镜子多次反射的结果。
彩虹。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分解阳光实验和光的混合实验;
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3.能够对阳光的分解和单色光的混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4.能够大胆想像阳光的色彩;
5.愿意和同学合作进行关于颜色的**活动;
6.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
7.知道利用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
8.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利用原理制造彩虹。
教学难点:制作牛顿盘,研究牛顿盘将分解成的各色混合成白光。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三棱镜、水槽、水、小镜子、白色卡片纸、制作牛顿盘的套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见过彩虹吗?天空中神奇美丽的彩虹充满诗意,令人神往!我们能不能也制造出这样的彩虹呢?”
二、**内容:
1.做一个水棱镜。
1)教师演示三棱镜分解阳光的实验,在室内可用投影仪射出的光代替阳光。
认识分解阳光的方法、工具。
认识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赤、橙、黄、绿、蓝、靛、紫)。
寻找太阳光谱的规律。
2)用水棱镜分解阳光。
用小镜子、水槽和水制作水棱镜。
想办法用水棱镜制造彩虹。
看看水棱镜分解出的太阳光谱的特点。
3)拓展活动。
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
思考并讨论彩虹的形成原因。
试试在课余时间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
2.制作牛顿盘。
师:“太阳光被三棱镜分解成了多种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混合后还会形成白光吗?”
1)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混合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
2)制作牛顿盘。
用7张彩色纸板、圆珠笔、剪刀等完成牛顿盘的制作。
逐一选择两张至多彩色盘,**各种组合产生的效果。
交流**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疑问和有趣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1、讨论并设计一至两个小实验,研究如何由单色光混合得到白色光。
2、创造条件实验自己的想法。
光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认识光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一些常见的光学仪器。感受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作用。
2、学习做简易的光导纤维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1、搜集一些光学仪器设备及有关**。
2、分组实验材料:手电筒、矿泉水瓶、黑塑料薄膜袋。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谈话:前几课我们已经对光进行了初步研究,懂得了许多有关光的知识。那么,光和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各种样的光。
2、认识激光和光导纤维。
3、观察利用光的一些仪器,认识光导纤维是怎样传送光信号的。
4、教师总结结束本课。-谈话:前几课我们已经对光进行了初步研究,懂得了许多有关光的知识。那么,光和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1)认识可见光。
讨论:日常生活中,光发挥了哪些作用?
汇报结果。小结:植物生长、照明、指示方向、传递信息、美化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光的作用,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2)认识看不见的光。
讲述:光可以分为可见光和看不见的光。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人们利用了看不见的光?
分组讨论。**有关录像或**,向学生介绍这些看不见的光的作用。
小结:人们常利用的看不见的光有红外线、紫外线、x光等。人们制造了许多现代化的仪器,让这些看不见的光在医疗、军事、日常生活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阅读课本第15页的内容。
1)认识激光,了解激光的特点及激光的常见用途。
提问:激光有什么特点?它与阳光有什么不同?
结合课文和插图了解激光的常见用途。
2)认识光导纤维及现代化的光电设备。
谈话:前面我们学过光是直线传播的,但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丁铎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改变了光的传播路线。后来人们根据丁铎尔的实验发明了光导纤维和光通信。
讲解:光通信的简单原理和特点。
讨论:光通信依靠什么来传导?比起传统的电通信有什么优点?光导纤维还有哪些用途?
3)提问:通过刚才对激光和光导纤维的有关内容的研究,你有什么想法?
1)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投影仪。讲一讲投影仪是怎样利用光工作的。
2)看课本第15页插图或出示实验。讨论:你认识这些仪器吗?它们是怎样利用光工作的?
阅读课本第16页丁铎尔实验,讨论实验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结果。
科学教案四年级下册
1 温度计的秘密。教学目的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符号及读法,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3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 工作原理。4.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通过并进式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教学重点 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响塘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2017 2018学年度 第 二 学期。班级四年级。教师彭令。第一单元电。1.1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 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 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 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 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邹高洁。第 1 单元。植物的一生。1 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目标 1 能够认真观察 记录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2 会利用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3.会正确播种,使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种子萌发的 资料 高大种子植物与其种子的对比 某种植物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