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备课。
教学目标:一, 教学概念:
1、通过设计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教学研究能力。
2、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研究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运用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理念,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在思维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况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教学**能力。
三, 情感、太度、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1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与人体的安全电压电流认识。
2,围绕植物的“新生命”诞生来指导学生认识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从中知道新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生命的核心概念。
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
4、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
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经历制作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电 (备课。
一、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能产生光和热。
过程与方法:
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电的兴趣。
3、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 教学重点:
1、解释静电现象。
2、正确连接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4、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三、 教学难点:
1、认识正负电荷。
2、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3、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课时安排:8课时。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导线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教学后记: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
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
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
使用。)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
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
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
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3、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学后记: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准备。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
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灯泡坏了;
2.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
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
四年级下册科学
1000多年前,医学家孙思邈就用动物的肝脏 夜盲和干眼病,并记录在 千金方 中。2.葡萄糖不令是糖类的主要组成单位,还是身体细胞能量 的基本糖类单位,它的最好 是淀粉类食品。3.最好能养成多吃水果的习惯,因为从水果中摄入适量的果糖,有利于减少对精制糖的摄取。食物的分类。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
四年级科学下册
课题 它是怎样运动的。执教 文雅清。教学目标 科学 1能正确描述物体的运动。2通过用轮子模仿其他物体的运动,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3用纸飞翼 槭树种子传播的秘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技的先进,激发民族自豪之情。2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科学知识。1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知道物体的位置 运动的方向和...
四年级下册科学
兔峨中心校2013至201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卷。一 填空 共计 20分 1 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 也就是 另一个是要有电路。2 电路是由等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3 由和 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做 如 花 花等 有些花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