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发布 2020-03-16 00:40:28 阅读 6270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为大家解说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下面我将从研读教材,确定目标,教学流程这三方面进行解说:

一、 研读文本理教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一课时,本节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从具体编排来说:乘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一、由学生熟悉的情景提供同数连加的式题,进而引出对乘法运算的介绍,让学生认识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乘法运算的简洁性。

二、沟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课标对这一课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会读会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重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为学习表内乘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主题图是对本单元所学习内容的整体概括。坐过山车,坐小火车,小飞机的情景是学习乘法初步认识中例1的素材,气球图是学习例2的素材,福娃图是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素材,棒棒糖是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素材,坐旋转木马的情景是学习乘加乘减的素材,生动的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学习乘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景模型,并让学生认识到同数连加的情境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

例1通过学生熟悉的3个问题情境,采取逐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情况与算式用几个几的形式表征出来,使学生能概括的认识同数连加问题的特征,其实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为乘法算式的改写做好准备,同时突出乘法意义的本质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由小精灵明确提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从而沟通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再列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计算。

例2的编排提高了学生对乘法认识的要求,首先例题中不再出现几个几,学生看图直接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其次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散学生认识乘法的难点。为避免因数与倍数单元中因数之一数学名词混淆,这里两个相乘的数只叫做乘数不叫做因数,到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再引入“因数”。做一做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了减轻学生计算负担,突出乘法和相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之间的关系,练习中不要求学生计算出算式的得数。

二、关注学情定目标。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知识的起始部分,从知识储备上来说,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能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对四则运算的又一次拓展,同时为后面学习乘法口诀,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做好了铺垫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能力的把握,本节课制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三、以学定教设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出示主题图)。我们看一看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观察、操作、解决问题。

创设的情境是为了给学生建立一种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游乐园的主题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结合情境,理解含义。

1.教学例1,看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每架小飞机里坐了几个人?(3个)一共有几个3?(5个3)谁会列算式?

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每节车厢坐6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6?(4个6)怎样列算式?6+6+6+6=24

过山车里有多少人?每排有2个人,这是几个几?(7个2)怎样列算式?2+2+2+2+2+2+2=14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各小组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中的一类特殊加法(即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小结: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2.学习读写乘法算式。

师: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运算方式来计算,那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3相加?得多少?

学生边回答师边板书:3×5=15)

让学生认识“×”乘号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

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指名读)

小结:5个3相加既可以写成3×5=15,也可以写成5×3=15(板书)。

让学生把剩下的2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

3.感受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运算。

师:在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你看到过吗?老师就发现了个例子!

这个小朋友2只眼睛紧紧地盯着候老师看,2个人就有几只眼睛看着我呢?有几个2? 2+2(边说边写)3个人呢?

2+2+2那全班54个小朋友呢?54个2。我们一起把算式来说一说。

学生说,教师板书2+2+2+2+2+2+2+……2)

师:要写几个2啊?

生:要写54个2。

生:太长了,太麻烦了!

师: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写乘法算式54×2。

师:哦,你说得对!像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更愿意用哪一种方法来解答呢?为什么?

小结: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使学生们展开想像:“54个小朋友会有多少只眼睛?”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自然而然也就体会到了乘法算式的简便之处。

这样的教学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谁能像老师这样给大家举个例子?(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

4.教学例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一个一个的出示气球图:1个5,2个5,3个5,要求3个5是多少?

2)用加法算式怎样列式?

用乘法怎样写?怎样列式3个5是多少?

5×3=15或3×5=15

3)说明:在这两个乘法算是中,“3”和“5”叫乘数,15叫做他们的积。

设计意图】结合对乘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直接学习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形式多样,加深理解。

1.第48页做一做。

1)根据几个几的语言表征,进行相应的学具操作,再写出加法算式。

2)根据直观图,概括出几个几后,写出加法乘法算式。

3)直接进行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改写。练习题的设计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4).写出乘法算式,并读出来。

3个2相加 4个5相加3和4相乘

综合练习,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

四、课堂小结,点明目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能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还知道了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同学们都学到了新知识,希望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这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五、精心板书,一目了然。

简洁而又提纲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下面是连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楚、明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下面我从说教学内容 教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几方面进行 一 说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5 46的例1。二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 出示主题图 我们看一看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课程标准 提出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 有趣的事物,观察 操作 解决问题。创设的情境是为了给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想。执教老师 大厝小学林娱。指导老师 大厝小学陈秋云。1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4页到46页的内容。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2 教学目标。我依据 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