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3-05 19:12:28 阅读 4789

《认识固体》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的基础上,以“固体和液体”为主题,从物质的“状态”、“变化”和“分离”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物质概念,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基本科学观念,也为学生将来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奠定基础。

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为研究对象,共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辨认教室里的物品是否是固体,并延伸对柔软、细颗粒状固体的辨认,充分感知固体。第二部分在了解固体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想办法比较不同固体的体积大小。

第三部分判断固体形状、大小变化后是否还是固体,性质是否会改变。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固体形状或大小的变化、自然界岩石的变化,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研究典型具象物质“石头”“水”和“空气”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但他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固体还是液体时,往往是把自己熟悉的、具体的某一固体或液体作为标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固体概念。所以本课在判断诸如纱巾、羽毛、面粉、食盐等物体属于什么状态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固体特征的认识不足,对“固体”概念比较模糊。当明确固体是有确定形状、体积和质量的,学生自然就比较容易区分出到底哪些物体是固体。

通过动手实践也能想办法比较出不同固体体积的大小。

三、学习目标。

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四、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固体的性质。

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五、教学准备:

纱巾、羽毛(羽毛枕)、面粉、食盐、三组积木块、带刻度的小尺、透明杯子、玉米。

淀粉、大小不一的两个小玩偶,量杯、锤子、粉笔、剪刀、纸张、蜡烛、小刀。

六、教学过程。

一)辨认教室里的物品是否是固体。

1.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大家研究过石头、空气和水,这些物体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

根据物质状态不同,可把它们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像石头这样固态的物体叫固体,像水这样液态的物体叫液体,像空气这样气态的物体叫气体。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固体。

2.观察教室,辨认教室里的物品哪些是固体,哪些不是固体。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哪些是固体?哪些不是固体?3.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固体呢?

交流总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4.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固体?

5.教师出示实物或课件:纱巾、面粉、羽毛、食盐。

提问:接下来考考同学们,请问这些物体是固体吗?小组交流,填写实验册第6页第2小题。

6.交流分析:为什么认为它们是固体?

7.强化固体概念。

意**析】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或多或少对固体都有所了解,但对固体的概念比较模糊。开课就直接拿出“固体”这个词显然有些生硬,所以先领同学们回顾了一下之前了解研究过的石头、空气、水,让孩子们简单了解这是三种不同的物质状态。然后明确本课着重研究固体。

通过观察教室里哪些是固体哪些不是固体,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可能发生疑惑的固体,如:面粉和食盐,此刻可出示显微镜下看到的食盐晶体和面粉颗粒**,帮助学生理解。

从而建立正确的固体概念和对固体特征的认识。

二)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1.出示三组积木**,分析哪一组积木的体积大?

交流提示:每块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一致,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呢?(数积木块)2.

出示两堆粉末,一堆是面粉,一堆是玉米粉,比较哪一堆粉末的体积大?学生动手操作提示:a.

借助带刻度的小尺和一个透明杯子来完成任务。

b.装粉末时,要适当摇晃,表面要保持平整。

c.用尺测量杯中粉末的高度时,尺子贴在杯子外壁竖直测量,测。

量时注意零刻度的位置。也可直接在杯外侧画出标记线进行比较。

3.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玩偶。

提问:如何比较这两个玩偶体积的大小呢?——采用埋盐法。学生动手操作提示:a.取足量的盐,装入量杯中,测出盐的体积。

b.把一个玩偶完全埋入盐中,测出玩偶和盐的总体积。c.利用相同方法测另一个玩偶和盐的总体积。d.通过比较两个总体积,得出玩偶体积的大小。

4.小结:针对不同形状的物体测量其体积,我们可以采用有标准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来进行。课下同学们可以借助今天学到的测量体积的方法,试着比较一下其它物体的体积大小。

意**析】这是一个动手操作环节,目的是通过对三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测量其体积,使学生了解有标准测量和间接测量等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积木体积大小,课堂上可能很难准备出那么多积木,让学生分组来进行比较,但可以采用**或者教师演示的方式来进行,只要学生掌握如果每块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一致,可以采用数积木的方法进行比较即可。粉末堆和玩偶体积的比较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学生会非常感兴趣,活动的同时掌握了测量方法。

(但要注意强调细节,不要把盐和粉末弄的到处都是。做好相关教育。)

三)拓展——辨认变化后的固体。

1.演示敲碎粉笔、剪碎纸、切碎蜡,请问它们还是固体吗?交流分析。

2.出示**和**,提问: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什么?它们还是固体吗?

3.小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意**析】这个环节是逐层深入,加深对“固体”这个概念的理解,除了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当改变原有固体形状、大小时,它们还是否是固体呢?通过敲碎粉笔,剪碎纸和切碎蜡烛这几个活动,慢慢让学生去感受,帮助学生去理解。如:

一支粉笔→一截粉笔→粉笔颗粒→粉笔灰,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去判断是不是固体,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从而清楚认识到不管如何改变,它们还是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具备固体的性质。从而更加深入的认识固体。

当然所谓的外力不仅仅是人为采取的外力,风吹日晒雨淋也都属于外力,是大自然施加给物体的外力。

四)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仅仅认识的是固体,除了固体还有液体和气体,它们和固体是否一样?又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学到。

【意**析】这个环节即是对本课的一个总结,又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七、板书设计。8、认识固体。

石头→水→空气→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课题。8 认识固体。执教者。日期。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基本性质,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 体积和质量。教学目标。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知道不同的固体,有不同的测量方法。3.辨认固体的形状 大小变化后的情况,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三年级科学《认识固体》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 认识固体 说课稿。一 说教材。1 教学内容。认识固体 是苏教版小学 科学 三年下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的第一课。2 教材简析。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 物体的特征 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固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固体的认识...

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认识液体 教学案例。一 教材分析。本课按照液体的概念 认识液体的性质 液体相关知识的拓展应用,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在图中寻找液体,并分辨飘动的云和流动的沙是不是液体,理由是什么。在图中寻找液体可以了解学生对液体的初步认识并提炼出液体的共同特征,在分辨飘动的云和流动的沙过程中,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