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立意成为中考作文的亮点

发布 2019-12-29 16:46:28 阅读 5402

陕西省洛南县灵口中学方英霞72610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者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就需要我们在动笔之前,通过独立思考、创造性的思考,确立充满个性色彩的立意。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

文章的主题是创作意图和作者思想倾向的体现。“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立意高远的文章能写出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既表现作者非同寻常的素养又教育他人。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其好坏直接影响着文章的成败。那么怎样才能让立意成为中考作文的亮点呢?

(一)开掘提炼寓意新。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从平凡小事中努力开掘出深刻的内涵,提炼出新颖的主题。如同挖矿寻宝,会挖的能找到地层深处的宝藏,不会挖的只能在别人已经发掘过的表层捡点残渣。

我们可以从对比挖深去开拓思路,尝试提炼。

如课文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社会地位卑微以及她身上不令人喜欢的地方,“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唠唠叨叨等,然后写她在别人不愿意做也不能做的情况下给“我”买来《山海经》,令“我”对她肃然起敬,先抑后扬,很好的掘深了文意,深深地表达了“我”对她的敬重与思念。

又如平时挥金如土,慷慨大方的“我”,在为被车撞成重伤的同学捐款时却欲捐不舍,不捐不行,为了“过关”,勉强的将五角钱装进信封捐出去,还涌起一种“成功的快感”。尔后,“我”犯罪般的悔恨……典型深刻的主题在场面与心理的对比中逐步得到挖掘,耐人寻味。

(二)变换视角天地新。

面对当前开放式文题**看涨的趋势,学会转换视角看问题能够有效的保证我们的作文推陈出新,是写出创新佳作的制胜“秘诀”。

同样一个事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立场水平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看法也不同。如春雨,有人描写它的轻盈、飘逸之美,歌颂它“贵如油”,是“好雨知时节”;有人认为它柔而无力,拖拖拉拉,是给人带来不便的“鬼雨”。同样写秋景,有人赞它“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碧空万里”,说它明丽、漂亮、温柔;有人写它“凄凄惨惨戚戚”,使人心生凄婉悲凉;有人说它“秋风扫落叶,残酷无情”。

因此,教会学生多角度去观察事物,才能引申出各自独特的感受。又如《谁最喜欢过年》这个题目,大多数人只会选取娃娃作为写作对象,去写他们的开心事:(穿新衣,吃糖果,放鞭炮,收压岁钱。

而另一位小作者却别出心裁,写了一个最盼望过年、最喜欢过年的局长,写他如何趁过年收大把的“老人头”和名贵财物及其沾沾自喜的心情。这位小作者就是运用了“触类引申法”,活现了一个**的肮脏心灵。

让精彩的细节描写成为作文亮点

作者 周忠实。新课程 教师 2013年第11期。摘要 作为一位一线语文教师,教学中最头疼的就是批阅学生的作文。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味同嚼蜡 叙事平铺直叙,缺少曲折 人物形象模糊粗线条,不丰满 语言平淡,没有特色 感情失真单薄,更突出的是缺乏让人难以忘怀的细节描写亮点。就作文中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做了...

让精彩的细节描写成为作文亮点

作者 周忠实。新课程 教师 2013年第11期。摘要 作为一位一线语文教师,教学中最头疼的就是批阅学生的作文。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味同嚼蜡 叙事平铺直叙,缺少曲折 人物形象模糊粗线条,不丰满 语言平淡,没有特色 感情失真单薄,更突出的是缺乏让人难以忘怀的细节描写亮点。就作文中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做了...

让兴趣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

让兴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摘要 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前人多有论述,如何让兴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明白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师自身的教育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