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发布 2021-02-25 04:35:28 阅读 8033

近几年,中考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三分天下,而命题作文似乎更呈现出强势,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基本做法如下:

1. 适当扩展题目。有的题目就是一个词语,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对这个词语进行扩展,将题目的内涵具体化,以便锁定自己的写作范围,比如以“隐”为题,我们将“隐”扩展为“隐士”、“隐居”、“隐藏”、“隐伏”、“隐秘”、“隐痛”。

我们再对这些词语进行思考,便会出现以下立意:隐,是急流勇退;隐,是淡泊名利;隐,是弃绝世俗;隐,是蓄势待发;隐,是巧妙地周旋;隐,是智慧;隐,是勇气;隐,是不为人知的秘密;隐,是难以数说的伤痛。我们可以写隐士,也可以写自己和他人隐的智慧和勇气,还可以写自己和他人的隐秘和隐痛。

当然,还可以**琵琶,认为隐是消极逃避、销声匿迹,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是对集体、社会和国家不闻不问的麻木;是不敢挑战自我、挑战他人的怯懦;是闭锁自己、与世隔绝的愚蠢。在写作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地将隐的引申意义进行阐述,只需要选取隐的一种内涵进行立意和构思。

2. 展开丰富联想。有的题目看起来意思很直白,比如作文题“昂起头来”,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展开联想,将题目的引申意义挖掘出来,则文章就坠入了流俗之中;如果进行联想,则“昂起头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行为,而是视界的开阔、高度的提升,同时又是自信、勇敢、坚强的表现。

如此一来,立意自然高远。

3. 巧妙化大为小。有些作文题比较宽泛,有些让人摸不着边际,我们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作文题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的目的。

比如这样一道作文题:《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不少学生觉得无处下笔,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化大为小,写来自大自然某种现象的启示,这样你可以写蜗牛给你的启示,强调人类要负重前进;可以写乌鸦反哺之义,强调我们要有感恩之心;也可以写月季花一月一开,强调我们要恪守诺言;还可以写七色阳光,强调生活要丰富多彩……任何题目我们都可以化大为小,一经化大为小,切入口小,立意就容易走向深刻。

4. 分析语法结构。有的题目可能以短语的形式出现,比如作文题《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一个短语;有的题目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如作文题《春来草自青》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面对这样的题目,我们就要分析语法结构,确定立意的方向,比如“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个题目,“绿叶”为主,“根”为宾,换句话说,“绿叶”是施动者,“根”是受动者,假如写成“根对绿叶的情意”,立意就南辕北辙了。至于偏正式名词短语作题目的,中心语是揭示写作的对象,修饰语是写作时要突出的重点,比如以“最明亮的星”为题写作,你写的是“星”,虽然不限于写自然界的星辰,但却不可以写石头、流水之类,而写作的重点却要落脚到“最亮的”三个字上来,写出你对“星”的赞美之情。

5. 虚实互相转化。有些作文命题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

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事物、事例就容易多了。而有的题目中词语是一个实有的概念,如果纯粹写实,则立意容易落入俗套,所以不妨化实为虚。比如,以“亲情”为题写作,我们就可以化虚为实:

说“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它,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牵着你的手;亲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打开的是一扇扇忧郁的门窗。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里,就在我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比如,以“门票”为话题写作,我们就要化实为虚:

可以说“勤奋是通向成功的门票,谦卑是通向高尚的门票,实践是通向真知的门票”,则立意就不同凡响。

6. 运用逆向思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

有时候大家最容易看到正面,于是正面立意则可能千篇一律,不如运用逆向思维反面立意。比如,我们写《昂起头来》这个作文题,说“昂起头来”是自信、坚强、勇敢,这是正面立意,看得多了,容易发生审美疲劳,独有一位考生逆向思考,叫阅卷人击节赞赏。他说:

“昂起头来是自视过高,是藐视他人,是虚张声势”,因为立意新颖而受到阅卷人的青睐。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

中考作文指导 六步十五法 写作训练。第一部分 审题立意训练。审题的几个方面。审文体是记叙文体还是议 体?抑或夹叙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审范围时间限制 人物限制 事件限制 空间限制 主体限制 功能 构造 使用方法的限制,等等。审内容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内容。审关系根据概念之间或偏正 或并列 或因果 或递进...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

具体操做方法是 运用 九词 设问,从提示语中寻觅多角度,迅速打开思路,然后从多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较有把握的小角度切入,即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 事 物或具体的场景上,锁定你话题作文的中心。例一 以 变化 为话题的作文,如何审题?先这样设问 变化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人的 事的 物的 观念的。你打算写哪方面...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点拨

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的记叙文或议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 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要求 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点拨 写作指导 表层含义 向上看 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 即俯视或低头 在下面 即位置在下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