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估算同步练习试题

发布 2024-04-10 05:30:11 阅读 3217

数学上册估算同步练习试题如下。

现在老师有一个难题,谁愿意来帮助我解决?在电影院里,一年级来53人,二年级来了29人,马上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人在**电影?

生: 70 人,80人,81人。

师:因为是估算,估算是算一算大约有多少人,而不是算出53+29等于多少。怎样估算才能又快又对呢?看一看书上是怎么样估算的?

2、学生看书后回答。

3、小结:用相邻的整十数就可以了。53相邻的整十数是50,29相邻的整十数是30,把50+30就能估算出大约的人数了。估算时我们用一个新的符号(齐读:约等于)

4、小亚,小巧和小胖到超市买东西。

玩具球 18元滑板车37元大约是元。

师:这两样商品大约需要多少元?谁来算一算?

生:18的相邻整十数是20,37的相邻整十数是40,20+40=60,所以大约是60元。

师:说得很好。根据估算的内容我们知道大约60元,再具体算出需要多少元。

18+3760元18+37=55元。

5、练一练:(在课堂练习本上先估后算)

反馈:个别回答你是怎么估算的?

6、减法的估算怎样算呢?请你试一试。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72-12=44-28=60-29=31-29=

7、小结:加法和减法的估算方法相同,只要找到相邻的整十数就可以了。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上文是数学上册估算同步练习试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估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法估算 教学反思。笔算 口算 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 口算 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 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在100以内的加 减法笔算教学中...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教学二年级上册第31 32页。二 教学目标 1 借助数轴,让学生初步掌握 找最接近一个两位数的整十数 2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 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 减法的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3 让学生用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估算解决问题同步练习

题型 选择题。试题 1.选一选。估计597 201约等于 选项 a.300 b.400c.500 d.600答案 b 分值 3难度 3 答案说明 解答 用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问题适当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也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