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九

发布 2024-04-09 16:45:10 阅读 3954

学习必备欢迎**。

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九。

教学内容:课本第72页,练习九。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巩固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以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的笔算,使学生熟练正确的进行口算和笔算。养成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的习惯,进一步养成仔细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验算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口算导入:32426533302420605303

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思考过程。二、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1)学生口算。

2)说说口算的方法。

3)比一比,发现了什么?(30多乘2,都是60多)2.完成练习九第2题。

学生口算,个别题目说说怎么思考的。提问:如果用竖式表示你会吗?3.完成练习九第3题。

1)完成第一行,用竖式计算。请四名学生板演。(2)提问:做的对不对呢?(3)检查时,口述笔算过程。4.完成练习九第4题。

1)谈话:同学们吃过巧克力吗?有没有想过巧克力里面也有数学问题呢?

大家看第4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一盒巧克力有12块,3盒有多少块?)(2)学生独立解答。

5.完成练习九第5题。

1)学生理解图意,解答第(1)、(2)个问题。

2)完成第(3)问,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估计够不够。(3)完成第(4)问。三.课堂作业。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练习九第3题下面一行。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

第1页。学习必备欢迎**。

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学后记:

第2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九

二年级数学教案 单元练习九。教学内容 课本第72页,练习九。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巩固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以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 不进位 的笔算,使学生熟练正确的进行口算和笔算。养成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的习惯,进一步养成仔细审题 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验算的价值。教学过程 一 口算导入 3...

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综合练习》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 数平移距离。1 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2 动手涂颜色。3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二 画平移后的图形。1 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2 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

二年级数学教案《单元练习二》教学

二年级数学教案 单元练习二 教学。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 乘减 除加 除减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