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设计:
一、请学生当小老师,激起学生的热情:
1.教者面露难色,向学生请求帮助:同学们,昨晚老师新学了一首古诗,可是遇到了不少难题,你们谁愿意当我的小老师,帮我解决这些难题啊?
2.煽情语:这么多人愿意做我的小老师啊,老师真高兴,这节课我一定能学到很多知识啦。你们可要认真动脑筋,把你们懂得的知识都教给我啊。
教者与学生换位,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调动起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会更高。)
二、师生共同学习古诗:(一)引出诗题:
1.老师边板书边向学生请教:昨晚老师学的这首诗的名字是鹿柴(只板书,不读出),可是,这两个字该怎么读呢?谁能帮我注上音?
(请一位小老师上台注音,其他同学给自己当小老师,在课本上。
注音。)2.请上台注音的同学介绍:你真能干,可是你是怎么知道“柴”字在这里要读“zhài”的呢?
3.问其他同学:你们又是怎么知道这个读音的呢?(查字典、看课本里的注释、查课外参考书、问同学、在家自习时问爸爸妈妈等)
“怎么知道”其实就是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介绍“怎么知道”的途径,是为了不露声色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
二)、师生一起学习读通、读好诗句:
1.老师练读诗句:这首诗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可不知读得好不好,你们给我当评委吧,评一评我能得多少分?
2.我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呢?怎样才能读得好一些?请小老师们先讨论讨论,然后给我提提意见好吗?
3.请部分小老师发表意见,并按自己的理解做范读。(范围尽可能地大,真正做到读通读透,让学生在不断改进朗读的过程中自悟诗的意境)
学生评老师、教老师,是他们最乐意做的事,他们会特别认真的对待和研究,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4.给评得好、教得认真的小老师奖红花。
5.老师做提高性朗读:在各位小老师的帮助下,我知道了该怎样读好这首诗了,让我再读一遍,你们再给我打打分,看我有没有进步好吗?
6.请小老师代表给老师奖红花。
老师争取进步的表现,能给学生作个好榜样,这是对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维度的落实。另外,在学生付出劳动、表现良好时用奖红花的形式加以肯定,能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学习的成功感。给老师奖红花,这是给学生输灌“师生平等”、“受惠不是小孩子的专利”、“大人也需要关爱和表扬”等意识。
)三)进**境实验、自主**,感受诗中意境。
1.教师依然做请教状:小老师们,我还想弄懂这首诗的意思,谁能帮帮我,给我讲解讲解呢?同桌的小老师先合作研究一下吧,等会我再向你们请教。
这首诗浅显易懂,加上上一环节的反复朗读感悟,中上的学生已对诗意有了一定的理解,理解难度已大为降低,所以不必安排小组讨论。而安排同桌合作研究,是为了达到优差互补的目的,进一步减轻下层生的学习难度。)
2.请小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可补充、反驳,教师适时做追问,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更深层:
1)下文写到“深林”,为何第一行诗却又写是“空山”呢?(2)为何前面讲“不见人”,后面又讲“人语响”呢?(3)情境感悟:
a、感悟为何会“不见人”:全班起立,分站在自己的座位,选派两位学生,一位在最前,一位在最后,让他们汇报是否能看到对方;组织学生不断向中间靠拢,随着人群越来越密,再让派出的两位同学。
汇报是否能看到对方,至到看不见对方为止。
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通过这种直观的实验,可以让他们直接领会到“树林茂密挡住视线”这个道理。)
b、在学生议论纷纷时,老师小声说一句话,然后提问坐在后排的学生:刚才老师说了一句什么话?
c、要求全班安静后,老师再小声说同一句话,由后排的学生重复老师说的话。
d、组织讨论:为什么老师说第一遍话时,你们都没听到,老师说第二遍时,大家又都听到了呢?
e、经验回忆:深夜的时候,你能听到哪些白天听不到的声音?考试的时候,你能听到哪些细小的声音?谁还有类似的经验,请介绍给大家听听。
f、得出结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听到极为细小的声音呢?诗中写到在“不见人”的情况下却能听到“人语响”这极小的声音,说明什么呢?
4)对第。三、四句诗句,你们又有什么理解呢?请参照上两句的理解方法,给老师讲解讲解好吗?能否举一些例子来证明这种现象?跟别人沟通一下,等会请小老师来做讲解。
可利用课室里的电灯做实验证明这种现象:在门窗大开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打开日光灯,让学生观察是否能感觉到灯光的存在;然后关门拉以窗帘,再让学生观察是否感觉到灯光。)
诗中运用了反衬的写法,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若用说教的。
方式会使学生越听越糊涂。而进行相应的情境实验,同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化抽象为直观,这一学习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四)整体感悟诗的意境,学生自由演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1.老师做过渡引导:通过全体小老师的共同努力,让我学懂了这首诗,非常感谢大家。
要是我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出来,或通过朗读让听的人也能感受到这种“寂静、幽暗”的环境,或能够配上动作来读得更生动,那该多好啊!你们能否再帮帮我呀?
2.分任务:谁能帮我“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讲出来”?谁能帮我“通过朗读让听的人也能感受到这种‘寂静、幽暗’的环境”(能背诵更棒)?
谁能帮我“配上动作来读得更生动”?请你认真准备,等会到讲台上展示,看谁更有创意,表现得更好。
3.学生上台展示,并评出“有创意奖”。(不定名额,有创意的都奖。)
学生自由设计演绎方式,或进行语言的再造和重组,或尝试用语气、语调、语速等来表达感情,或尝试用身体语言帮助表达情感,这些都是学生所乐于尝试的创新形式。同时这一创新任务自由度大,学生可轻松地自由发挥。而教师的评价点不要一味地落学生的演绎是否恰当上,要更多地肯定学生的创意,以培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独特的个性。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些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作业设计:
1.回家给你的爸爸妈妈做小老师,给他们讲解今天学的这首诗。2.练习把这首诗背诵下来,并让爸爸妈妈给你计时,看你只用了多长时间就能背诵了。
3.把这首诗抄写成书写作品,选出你最满意的一幅,贴到班级展示栏里。
五、板书设计:21、古诗三首鹿柴唐:王维。
不见人静暗。
人语响深林返景。
二年级语文上册18青松教案苏教版
18 青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第一课时。一 旧知导入。1 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 相机板书 ...
18称赞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一 教材及学生分析。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即使别人存在问题较多,也能给予应有的肯定。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有的则爱挑别人的毛病,在他眼里只有自己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识字6 教案。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2 能力目标 能熟练地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3 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我国东部 南部 西部 北部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学习 塞 岛 骄 字,并能正确书写。教学过程 一...